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5-09 00:42 被阅读0次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正在开播,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这无异是沙漠之中的一缕清泉,久旱之下的一场甘霖。

    我们可以跟着纪录片,一探作家们的生活,看看一部部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孕育而出的,也可以看一看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天地的作家们的生活是否和我们有着不同。

    一个作家必须同时是一个思想家。只有仔细观察,多听多看,多思多想,才能下笔万言,才思泉涌。

    文学家不能整天束在高阁,需要和大自然在一起,去感受万物,“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离开了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文字便没有了根。

    第一集采访乡土作家刘亮程,看到刘亮程在新疆的木垒书院打理庭除,生吃野果,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才有了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作家给自己养的狗起的名字都很有意味,叫“星星”、“月亮”。

    当坐在地头的时候,刘亮程说,人坐下来的时候就开始想事情,不干事情,脑子里面全是想法。

    在湘潭的左宗棠书房中,有一幅他自题的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古读书便要胸怀天下。

    1908年,毛泽东15岁时,还在家乡拔草放牛,识字记账,他写了一首杂言诗,表达了务农读书以待天时的少年豪迈之情。

    耕田乐,
    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
    近水再墩望,
    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
    读书甚馨香,
    坐待时机自主张。

    在《西滢闲话》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游历西班牙。导游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这人惊异道:“塞万提斯吗?怎么你们让他如此穷困?”导游道:“要是养了他,他就不写《堂吉诃德》了。”这件事据陈西滢自己说,是经过了周作人的考据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如果整日里枯坐索居,没有经过生活的历练,是不可能写出传世之作,更不可能成就伟业的。

    在我的案头,有一部刘亮程最新出版的《本巴》,这是一本让人就欲罢不能的书。刹那即永恒,芥子纳须弥。

    刘亮程谈到《虚土》时说,“这人生的两个状态吧,就是醉和醒。但是作家呢,像我的作品呢,更多去探寻那个睡”。在《本巴》中,刘亮程仿佛已经勘破了生死与时间的奥秘。纪录片中的某些画面似乎就是书中的场景。

    有时候一粒虫从你的手背上爬过,它只是跟你一样,它在经过这个夏天,经过这个秋天,偶尔的一个瞬间,它爬过你的手背,它在赶路。你轻轻一吹把它吹到地下就可以了,它继续走它的路,继续往它的秋天走,互不打扰。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每周开播,作家使文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可能跟着这部纪录片,走近作家的生活。

    陈继儒《小窗幽记》中写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疫情时代,好在我们还有文学,我们还有这部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纪录片《文学的日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bc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