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一般,母亲初中读到一半没钱继续读,父亲高中毕业,自己也没什么天分又不努力,专科毕业。
好在还经历过一段非常非常“青春感”十足的时期,看了《南风》一类的杂志,各种中外名著。我居然在初中开始憧憬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有杨过那样的侠义生活、希望能在瓦尔登湖升华生活的意义、又或者成为那个背上米缸隐归山林的陶渊明...我想成为好多好多,像每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那样对生活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
直到我读到对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本书:《西游记》《金瓶梅》《罪与罚》,我开始尝试理解宗教,理解权利,理解人性,理解生活,开始想要知道我一切不知道的东西,我暗暗有了一个很可笑的梦想:我想知道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海洋的深处到底是什么。
我为祖国现在的进步和强大而骄傲,但是我同样为文化的空虚感到无奈,现在的互联网发展的真快,以前我从小霸王游戏机中体验快感,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通关,死了一次又一次才能感受到我的痛感,还好我喜欢一款dota的游戏需要我一小时左右的运营才能获胜,而互联网马上抓住很多人的痛点,各种洗脑各种大面积的能量输出让很多人接受这是个好玩的东西,我无数次的把妈妈的手机偷来屏蔽了一些“咪蒙”式的公众号,我每次和家人一起吃饭我会小心翼翼的告诉少接触网络,乃至被嘲笑还不如他们新潮,他们只知道六小龄童的西游记是最经典的,缺不知道他的西游记也是极不尊重原著的,他们在谩骂潘金莲类的荡妇,而我却为潘金莲感到可惜...种种
现在有个抖音的软件很火,我身边的年轻人都在玩甚至是3-40岁不等的中龄人士,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对内容一点追求都没有,我很理解商业,但是我不理解商业的价值是用铺天盖地的雷同产品来实现。我在这里有个问号,这几十年来,中国有什么文化艺术产品留下么?可能我孤陋寡闻了...呵
16-18年这两年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接触了很的思想启蒙,我开始对一切众生事物都有了全新的思考,我的价值观开始变成灰色,我开始对一切所谓的正能量去做出负面的判断,我开始对一切所谓的不好的事物去矫枉。我越来越喜欢平权这个词,我越来越欣赏各种不同的声音冒出来,我不在对一件事情下对或错的判断,我在每一句话面前都会说我认为、我觉得...我真喜欢言论自由的空间
可是看了那么是的书,我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自己,我没有了一个性格特征,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以前的我很尖锐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可是也变得很圆滑,和朋友在一起我总以为自己是那个聪明人,我做每一件事开始计算我的时间成本。
有个女孩子跟我说,你自己现在还活的不明不白的,我挺想说我虽然活的不明不白,但是我活的清清白白。
但是今天看来,活的不明不白真的,真想回到小时候。去幻想当一个大侠,去当一个超级英雄...
希望十年、二十年后,我还能保留那个最初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