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

作者: 小茗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7:37 被阅读23次

文 | 天空的影舞者(小茗)

(1)人们越来越不爱读书了

中国人不爱读书,似乎是个共识。

可能国人自己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

随着电影、游戏、直播等新兴娱乐潮流的发展,看书似乎逐渐成为被国人遗忘。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人中有63%的人,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

与此同时,以kindle为首的电子阅览器市场火爆,让某些不怎么读书的人也忍不住入手,虽然买回家后往往是吃灰、压泡面...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年轻的我们,好像正在与读书渐行渐远。

(2)你缺少的只是读书的理由吗?

每隔一段时间,知乎上都会有人询问类似的问题:“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问题看似很客观中立,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欠妥的。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向别人询问读书的好处,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要么是本身就不爱读书,但理性上也知道读书好像挺重要,选择提问,是想得到更加具体的好处清单,以此作为逼自己读书的内驱动力。

要么是虽然感觉读了一些书,但文章中说的读书改变人生并没有如愿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依旧艰辛,未来依然茫然,但也许别人的回答能给自己一些参考。

提这种非常主观化的问题,就是放弃了思考的权力,让他人的所思所悟指引自己前行。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不读书的人,缺少的不是读书的理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但如果你本身就没有爱上阅读,别人的说法再多再好,也无法引起你的共鸣,触动你的灵魂,你依旧会轻易放弃。

就好比一直在榴莲坚硬的外围浅尝辄止,又怎会尝到果肉的奇异与甘甜?

“你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要说读书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

年轻的我们,人生经历短短不过二十几年,自己的人生感悟终究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来丰富我们的阅历,精进我们的思维。

读书,与书后的作者也是一种交流。很多时候,当我读完书后,我都会产生一种“睁眼看世界”的感叹。来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作者,将自己的智慧凝聚成书本,供我们学习体悟,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有的书之所以会让你感觉“难读”,有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思维层次远高于你。而当你通过努力顺利读完,就好像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今后看待事物的方式定会有所精进。

当你困顿、迷茫、痛苦的时候,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书本不一定会给你指出具体方法,但一定能给你指明方向。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拒绝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去辨别好坏真伪,活得更加明白。

小茗今年休假的时候在飞机上偶遇了一位老先生,彼此相谈甚欢,分别时我才知道他是南京大学的老教授,简直荣幸得不能自已。老先生说:“你的谈吐告诉我你是个爱读书思考的年轻人,这让我愿意和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你看,读书能淡化彼此的身份差距,让我有机会和更高层级的人交流沟通,看到更远的世界。

(3)会读书是一种能力

接着前面的问题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也读了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对现状不满,多多少少都透露出对自己能力的无奈,生活处境的艰辛,让我们迫切希望自己掌握一种可以改变命运的能力。

那读书是一种出路吗?是的。

知乎大V张佳玮博览群书,写文章时中西典故、古今轶事信手拈来,早早实现了经济独立,人生洒脱自由。

“深夜书桌”创始人李小墨、“不止读书”创始人魏小河、“樊登读书会”发起者樊登等,都将读书这一爱好不断深耕、发展,最终取得了成功。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但只读书会改善你的生活处境吗?我想是不能的。

身处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回报的追逐极为迫切,恨不得今天读一本书,明天就能登台演讲,后天就可以开课赚钱。

可我们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啊。

我们应该要清楚,那些成功的案例背后,是多年的积累和付出。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是以“年”为单位计量的。幻想“7天掌握写作技巧”“30天搞定考研英语”“一个周打造健美身材”根本就是骗人的。

因为自己的焦虑感被人不断征收智商税,注定会像韭菜一样被无情收割。

手艺人讲究慢工出细活,读书也是如此。没有将心慢下来的能力,是根本读不进书的。

而没有真正读完一本书,就不可能体会到做完“思维锻炼”后精神上的丰饶与富足感。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为什么会感觉读书不能变现?因为你没有具备将输入转为输出的能力,将你学来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才会有市场。

简书彭小六就靠不断大量的阅读,转化为知识分享,最后开设课程,实现了能力变现。

豆瓣红人舒明月靠阅读经典圈粉无数,一本《大师们的写作课》成为畅销爆款。

所以说,各行各业皆有出路,关键在于你能否坚持,能否做到极致。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变得越来越没耐心。游戏、小视频、段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多愉悦快感的产品越来越多,“太长不看”的评论说得理直气壮,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的思维也跟着成了碎片。

这时,能放缓对快感的追求,定下心来花一段较长的时间读书,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能力。

2015年湖北省衡中状元刘嘉森有句话我记到现在:“只有那些你深知一辈子逃不掉的东西,才能坚持下去。”

读书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不想在未来被人鄙视无知,在自己想表达的时候词穷,在孩子问问题时尴尬地说“自己看书去”,那就从现在起,拿起书本吧。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读书渐行渐远?

参考资料:

《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环球网

                              - The End-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天空的影舞者

简书作者,喜马拉雅FM十八线主播,好书鉴赏员,光影闲评客,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能体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思维厚度。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干货读书笔记,用心评价每一本书,只推荐亲自读过的好书,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

公众号:小茗读书坊(ID:tinyming001),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雪莲芬芳H:读书是因为时间慢,人与人隔得远,需要书陪着度那些散慢的时光,心也容易宁静专注,不需要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再看手机,如此散乱,再好的书读也读得半途而废了。
    雪莲芬芳H:@胡姝丽 呵呵,你写了一个好题目
    小茗说:@胡姝丽 充满智慧的评论👍老师才是高手
  • 霖山:我到目前为止还是坚持读纸质书。
    娟娟新月:👍👍👍
  • 流失的青春:不止听一个人说过读书累
    流失的青春:@天空的影舞者 是的,人们宁愿玩游戏,看视频,都不愿分出一点时间读书,思考。
    小茗说:@流失的青春 不是读书累,是思考累
  • 泗四坊方:你反映了总体大势,不过,随微信群增多,也有不爱读书的年龄大的人欢喜上短平快小链接了。纸质书渐行渐远的趋势正在形成。我怀疑若干年后,学生课本也实行电子本了。
    小茗说:@泗四坊方 其实我并不太支持一直碎片化阅读

本文标题:媒体调查:去年6成以上成年人连一本书也没读——年轻的我们,是否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sl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