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亲子教育心理
这位博士在面对谣言时的表现,让我对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有了新

这位博士在面对谣言时的表现,让我对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有了新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18:40 被阅读0次

    随着小学生新课标的推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被推上了风口,这可让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为难。毕竟我们大部分人自己都不大了解“批判性思维”,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呢?

    我就自认是个不大懂得批判的人,但是好在我们家有位博士后,他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我发现,我先生在面对各种信息时的表现和我很不一样。

    我随手转发一条消息,他会问我消息源有多大权威性;

    我感慨SH人民在疫情中水深火热,他会问我从哪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说我的朋友圈全在哀嚎,他说,那只能说你在SH且发朋友圈的这些小伙伴过得不好,这些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SH人民呢,这不好说;

    我和他分享我从书上读到的孕期注意事项,他会问我作者是谁,权威性如何。直到查阅西尔斯博士的履历以及得知他育有8个子女后,才认同我的《西尔斯怀孕百科》有些参考价值;

    就连我看电视剧的时候,他也会在一边感叹某些不合逻辑之处。

    我有时也很无奈,会不耐烦地想:我不过跟你分享个见闻,你又何必如此较真,非要刨根问底呢?

    有时我也会觉得有点难堪,因为我先生质疑的很多地方,确实是我没有考虑过的,我就这样草率地把道听途说的、存疑的、片面的信息当成了完整的真相,这个认知会让我有点不安。

    但是,随着这样的探讨的增加,我也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慢慢改变,我会开始对一些看上去强烈鲜明的观点心存怀疑,开始对一些草率得出的结论抱有疑虑,我想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萌芽吧。

    正是和先生的相处,让我开始思考,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这件事上,也许和“术”相比,背后的“道”才是更重要的事。

    首先,我们真的能接纳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吗?

    扪心自问,哪怕在叠加了我的仰慕滤镜的后面,我也对先生的“批判性”产生过不满,那如果是来自孩子的质疑呢?

    我真的能够心无挂碍地允许质疑,接纳不同吗?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明白,“批判性思维”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平等、包容、接纳,就是它的土壤。批判,往往意味着对权威的挑战,对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规则的刨根问底。

    只有我们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充分地接纳,可以安心地质疑,他们才会去思考、去挑战、去刨根问底,去表达自己的困惑,而不是压抑、顺从,直到忘记了自己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不鼓励“批判”的,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孝顺,所谓“顺”,自然就是听话乖顺,批判和顺从在根本上就存在矛盾。

    我们很难要求一个孩子在生活上非常乖顺,但是在思维模式上却充满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常会觉得那些小时候皮得不行、不服管教的孩子,反而长大了能创出一番事业的缘故吧。

    孩子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只存在于我们大人定义的“有用的地方”。在早期,这些批判精神往往被视为叛逆和对抗,从而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之前,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

    我们可以在孩子质疑我们的说教逻辑的时候,不把这视为挑衅而使用暴力方式终结辩论吗?

    我们可以在孩子刨根问底的时候,耐心地陪伴孩子寻找答案吗?

    我们可以在孩子发现了我们的思考不全面的时候,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方案的不完善吗?

    你如何看待“批判性思维”,孩子就将如何对待“批判性思维”。

    其次,“批判性思维”和杠精的边界在哪里?

    有一些人,他们善于提问,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消息或者观点中存在的逻辑漏洞,我们称他们为具有“批判性思维”。

    也有一些人,他们热爱提问,对其他人的任何观点都能找出问题来,直问到对方哑口无言,我们称他们为“杠精”。

    这俩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

    我想,最核心的,就是礼貌和尊重。

    你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而质疑他人?

    如果你在学术研讨会上,在和他人私下讨论问题时,指出对方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自然不会被划入“杠精”的阵营。如果你是在公开场合,丝毫不顾及对方颜面,或者就是以让对方下不来台为目的地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细节提出质疑,那你大概在对方心里就是“杠精”了。

    批判性思维是礼貌的,是基于尊重的讨论,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

    开头也说了,先生经常会提各种问题来质疑我的结论,但是他从来只在私下这样做。在人多的时候,我如何“大放厥词”他也会微笑点头。

    这大概就是我能够接纳他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吧。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也必须要明确原则和底线。会批判不等于可以没有礼貌,我们的所有质疑和批判都需要建立在对其他人的尊重的基础上。

    我们要对行为规范进行强调,什么场合可以想到了就提出来,什么场合不能随意插话,面对什么人的时候可以直接质疑,面对什么人的时候要更多考虑对方的接纳程度。

    如果孩子在不恰当的场合进行了质疑,让其他人感到了难堪,我们可以在后续和孩子复盘时认真地告诉孩子: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但是你刚刚说话的方式实在是很没有礼貌。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共情,最好是能找到孩子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让孩子明白,在公共场合这样被质疑会让人有什么样糟糕的感受。

    当我们真的把其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的时候,就自然会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以及应该怎么说。

    最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绝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而是以逻辑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之后提出不合逻辑之处,所以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考的基础。

    那要如何培养孩子思考的逻辑性呢?

    我们平时可以用CER方法进行训练。

    完整的逻辑链由三部分组成:C(claim)论点,E(evidence)证据,R(reasoning)推导过程。

    这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结论有问题。

    比如,如果证据本身不可靠,那推导过程再正确,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证据和推导过程都没有问题,但是推导的结论和论点南辕北辙,那自然也不是有效的逻辑链。

    我们自己在平常看新闻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寻找这三个元素,来增加我们对于思考的逻辑性和对这三要素的敏感度。

    在我们陪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比如我们可以问问孩子:

    你觉得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呀?(让孩子提出论点)

    哦?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呀,你有什么证据吗?(让孩子收集证据,整合推导过程)

    甚至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一起进行相关的讨论,比如我家先生就经常会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对某些角色的行为模式提出质疑。他会认为,基于abc,这个角色现在做xxx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这个角色的行为完全不符合逻辑。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一边敷衍地嗯嗯嗯,但是我觉得和孩子进行一些这样的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逻辑思维训练吧。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强化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准备好平等、包容、接纳的土壤,埋下逻辑思维的种子,自然会长出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幼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位博士在面对谣言时的表现,让我对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有了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c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