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本草纲目》学养生3

跟着《本草纲目》学养生3

作者: 叮_咚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23:56 被阅读0次
第一节 走进《本草纲目》的神秘世界 1

一、《本草纲目》的养生观:"治未病"才是健康大道

"治未病"就是在生病之前就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到来,从而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未雨绸缪。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健康还是其他任何事,我们都应该有这种观念。这比起事情发生之后再去补救,要方便得多,也划算得多。

而中医倡导"治未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得病之后的医治只是补救措施,即使补救得再好,也难以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了。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将疾病消弭于无形之中才是真正的医术高明。

《本草纲目》继承了"治未病"的思想,它除了列出各种病症的治疗方剂,还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智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

书中收载谷物73种,蔬菜105种,果品127种。所载444种动物中,很多可供食用,并把谷食、肉类、鱼类均列为本草,多达百余种。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关注,其实也是一种治未病的理念。而对抗亚健康,中医养生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

二、《本草纲目》中的健康箴言: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是药三分毒,和药补比起来,食补不仅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食补所用材料都是我们常见的食物,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食补的重要性。与其生病了再吃药或者没病就吃保健药,还不如科学营养地吃好一日三餐,因为只有食补才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方法。

历代医家大多主张"药补不如食补"。李时珍也不例外。他在《本草纲目》中根据各类食物的药性药理进行了细致归类,为食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食补无论在平时还是在病后对健康都很重要。病后进补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平时也要十分重视食补呢?这体现的其实就是治未病理念。由于病后有可能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那么,如果能在未病的时候补养身体,无疑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进补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体质、肠胃的消化功能以及食物的属性,科学选择食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却运用巧妙的手法,把人和食物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食物对什么人有用,哪些人应该多吃哪些食物等等,让人们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食物。

因此,可以说,学会运用《本草纲目》中的食疗方,也就等于把自己的健康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做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本草纲目》学养生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gg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