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舒园手记:诗意随想
1
在诗歌中,语言一旦被使用,就摆脱不了象征或隐喻的驱使。这是语言自身的选择,而非事实的选择。
表达一个事实并不是艺术。悟句如悟禅,得句如得仙,大约就是这道理。
活着的心灵总要在言辞中得以确证,这是属于心灵的诗性行为。
2
诗歌的根是情,但拒绝虚情和滥情。
从开始写诗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只能通过想象的某些方式获得事物的诗性存在。因而,我觉得诗性的营造,即是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透出。
诗的不经意的精彩,就存在于诗人对自身经验的智慧的解构中。
3
其实,无关三月的雨水或者那扇朝南的窗。
诗歌的本质首先是心灵世界的一个起源。
语境的可能性,让人不仅可以发现世界的所谓本质,也可以发现言说中世界的奇妙。
作为诗人,你的城,即是你的诗歌陈述方式所构成的时空隐喻。
4
有时候我总觉得,诗的自信和达观,更需要沧桑与彻悟。
诗歌本身即是一种精神回望,是诗人由爱而生发的对于生命意识的关切。
诗人在写作时,无须通过追忆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再经历一遍。毕竟,缺乏节制的写作对诗歌也是一种伤害。
5
被一片鸟声覆盖的冬天,总是寄予我们对春天的厚望。
诗歌是对人类情感一种安然的滋润。
好诗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韵味。
好诗大多不事夸饰,不事雕琢,写得自然,写得自在。
捕捉内心灵性的诗歌,须具备丰富解读的可能和阅读的魅力。
6
真正的诗意是融入诗人血液里的东西,当写作开始时,必定带出自身的气质。
把大海穿在身上,导入的是一汪湛蓝。
人就这样,常会有所想象,想象就是对诗意的心领神会。
诗写通过想象和语言,为诗意传神。甚至,偶尔也可以揶揄生活。
7
一个人的苍茫,却让草原喊出了疼。
这也确认了,诗歌写作是一种个人的精神行为。
词语中潜藏的智力机锋和精微的细节力量,总能让人置身于语感的主体场景,从而体悟到更多的可能。
我由此相信,任何与灵魂无关的诗写都是一种奢侈。
8
海边的男人,注定把一生交给海。
而当我再回首时,我以为诗写有时候只需抓住某一个瞬间突然浮现的意象或意念,既不修饰,也不展开。
这或许是一种简洁的力量,可以唤醒并直击我们内心的麻木。
必要时,还可以松懈既有的诗歌法度。
9
零度以下,玻璃瓶里的火焰,怎样才可以发光。这仿佛是个哲学问题。
而我却沉迷于体味操纵语词的快感。
心与灵通,神驰语随的诗写,似乎在沉潜中充满深渊的魅力。
正如此刻,花朵熄灭于逝去的寂夜,孤独的枝丫平静地穿透我的身影。
10
诗歌是一种较为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袒露情怀、书写人生的文字,一种能够及时地追踪和捕捉社会世相,描述人情风貌的艺术。
然而,在没有咖啡的城市感知诗意的温热,生活的常态中富含韵味的机巧,正是你的渔人码头的诗意想象。
11
藏锋示拙的写作,总是建立在阅历和世事洞明之上。经由波澜不惊的笔触抑制,化解为随和、无为状态的写作。
而事实上,诗写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人对生命自身的意识。
坐看云起时,那些浑圆无痕的本真的存在,已贯穿在诗句与诗人之间。
12
诗最重要的意味形式即是语感,这是诗人与生俱来的东西。
我在默想着诗句涵义的同时,却感觉到一种内在的音乐性,分明是写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息的呈现。
我相信每一位写作者都拥有其相应的内在音乐节奏,用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情感。
13
在冥想的过程中,每一个事物都是被语词命名的。
尽管文字有时也造成某些误读,大约是这个世界的必然,没有人可以幸免。但,人必须跟随自己的天性走,尤其是玩弄诗歌艺术的人。
落到俗处,作品其实也是根据诗人的灵魂质地决定的。
14
在春天读诗,灵动之气横生。而那些荒芜人心的古村镇,每走一步,都带出现实的尖厉和历史的疼痛。
诗歌没有完整的故事和情节,却始终沉注着隐性的元素,可以回溯出幽远的时光长廊。
生命中不可知的一部分,正是诗歌映射出的心灵镜像。
15
诗无须过多的形容词,却也并非不言自明的陈述。
我所理解并且认同的诗性,是一种倒退和回归的行为方式,是引领内心走向寂静、孤独以及空无的过程。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诗歌若是没有能力抓获人心,就不能算是好诗歌。
16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生存者来说,人们的生活总是有各自的方式,有生活的观察者,也有生活的叙述者。
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诗人的写作,或许正是一种内省的过程。诗则是生存状态的呈现,正如约翰‧克莱尔说的:我就是那个消费自己悲痛的人。
17
诗意从来只是人心里不起眼的一小块儿,如失忆断章,不提醒就沉沦了。
诗写的艺术行程,也仿佛在一条幽深的小路上,等你的夜色归来。
类似的心灵朝圣,逼迫着诗人在这条小路上寻找更多的可能。
诗,则是赋予了经验和文本的双重意味。
18
诗歌不同于电影,无须具体的故事情节,但作为诗人,则应该具备探寻灵魂世界的天赋。
诗写的特殊性首先在于,不必刻意地提供更多的可供分析的诗学要素和精神深度。
读者若能在诗句中找到一种记忆和温暖,即是对平凡素朴的生命的敬畏。
19
一个人,若能够想着与自己的灵魂好好谈谈,我相信,那是恰巧在那一瞬间,完成了一次顿悟。
诗艺的审美,其实无需固定的概念,而是能激发你心灵、撩起你想象的东西。只有思想在歌唱,灵魂的对话才具备美感。
深刻的感悟,往往来自简单的体验。
20
生活灵动的韵味,大约来自于一些俗常的经历。
生命存在的基本依托,或许正是那些层出不穷的琐碎。
诗歌作为语言行为,个人性格和生活层面上的东西难免总会显得琐碎。
但,诗人通过这种琐碎表达自己的心境时,如果可能,则应该更简洁一些。
21
或许,每一位诗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第二故乡,那是一种精神的气度。
如诗如歌,百转千回的意象,最能呈现骨子里的渊源。
也可以说,诗意的想象是一个自成的世界,在我们眼见的日常生活之外,在过去,在远方,等待着被叙述,等待着被认知。
22
像我隐去的某个念头,我背着一路风景,慢慢澄清了,在暮色下,晚风送来的秋色或许仅是一阵流浪的心律。
仿佛苦荞花开,仿佛映山红怒放的姿态,更仿佛是深谷幽兰。
其实,写作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基于经验。
诗就是为了传达一种普遍经验。
23
孤独的诗写者,一般会有两种极端,要么保持高质量,要么丧失自信心。当然,内心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诗的。
在这喧嚣的年代,坚持特立独行的诗写者,彻底的孤独是不现实的,如果你坚持一种孤独,你同样需要寻找另一种肯定。
24
一个孤独者总是不习惯被打扰。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顾此失彼的生活里独来独往。
其实,诗歌也外泄了诗人对于自身生命意识的危机感。
至于诗人最终能否走向辽阔,谁也无法预知。
重要的是,你必将在写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感到孤独也是空阔的。
25
诗人与世事似乎总是互为讽刺。
诗人关心的问题以及力图表达的东西经常是以隐喻方式出现的。
因而,隐喻即是意味深长的空白片断,对于诗歌的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没见着风景,未必不是最好的风景。
经验是诗的出发点,我所看见的一切,唯有空白。
26
世界何以会在我们手中结束,在一切的美之外,并不是一个命运降临,而是我们失却的灵魂。
诗人总应当对世间万物保持足够的敏感与悲悯,却不一定非得以审美的角度看世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以为,文明也必定是这个世界的终结者。
27
其实,春天并不属于我,因为我在春天读诗时总是想到秋天。
那是一种生命的苍茫渐次打开,人走茶凉之后富余出来的宁静,更是一种天凉好个秋的从容体味。
是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生存者,诗人的自省,也是碌碌尘世中令人心动的一份宁静。
28
诗歌写作,其实也是生命中的另一种迷途。
当你开始写作时,你所呈现的作品,便充满了一个创作者灵魂的节制与纠结。
不管日子该怎么过,也不管日常有多么烦琐,语言即是无穷的巫境。
所有的人,一旦被诗歌打动,便会拥有一种神灵般的暗示。
29
想象力往往可以带来现实。
诗人的想象力即是在复原某些存在和现实,也是在穿越漫长的时间体系。
时间体系里有的是爱。爱是无穷尽的,是生命中最美的遭遇。
都市的边缘正流传着三奶奶的故事,诗的走向,更多的是呈现出诗人的精神历程。
30
诗接近于宗教。
说透了,即是为世界建立一个世俗的秩序。
生命的冲突就如同春天的弹簧,忧伤带来无眠,幸福带来哆嗦,爱情带来无言。
诗,认真而言即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远方。
在生命冲突的过程中,诗人的写作延续着一个词和另一个词的亲密关系。
31
春到故乡,即幻化为回不去的时光。
诗对有些人来说即是一场认认真真的梦想,也是诗人呈现梦想与现实搏斗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如今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只有速度没有刹车,诗意的陷落也在加剧,因而,对于注重精神内质的写作,我总是深怀敬意。
32
大海的侧面,兄弟在喝酒。
迎面走来的是一个胸围蓬勃、鲜衣怒马的女人,但诗人的写作总会受控于语言,就像人的言行受控于心灵一样。
而语言,则是一种美学的心灵结构。
诗人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心灵结构中,才会寻找到叙述里来自词语的多种可能性。
33
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原本就是一种极其复杂、捉摸不定的东西,即便是诗意的呈现,也都是那一瞬间的意象折射。
与时光握手言和,我相信不止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品味,一种选择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因而,诗人即是人类潜意识的生活者。
34
雨夜里读诗,竟然突然想起一首元曲,其中写道:“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
而那一刻,夜色太浓,雨丝绵长,梦却有些脆弱,枝头每朵樱花,像一个个暗示。
也许,诗歌写作除了在寂寞时间中找到心灵的自然状态,所有的一切都是多余的。
35
敏于春天,即是敏于开口,敏于沉默,敏于这个春天的肆无忌惮。
透过诗歌,一个人的内心隐秘其实早已暴露无遗。
或许,每一个人都是春天的病人,每一个人都是安静详和的体验者。
而诗歌,最终将归结为一门技艺:生活中的隐喻,总是来自敏感的灵魂。
36
许多写作者都崇尚孤独,各自为欢,即便是边疆广阔,也依旧指鹿为马。
值得反省的是,诗歌在让你感受到她的魅力,诱发你的冲动的同时,也让你产生对生活的诗意的绝望。因为通过诗歌,你一定会绝望地承认:生活本身永远大于我们的诗意想象。
37
心事总有一天要老去。
或许,世界需要的不是温暖,就如同四季的交替更迭,秉持着人的最本真的愿望。
心灵还在回不去的家乡,每一次峰回路转都充满了远方。
可以肯定的是,诗歌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的经历,可以帮助你抵达另一个精神的家园。
38
在无序、残酷、缺乏理性和真正欢愉的境况中,精神灰烬总是令人焦虑。
仿佛殇逝的布偶,空气里梗塞的风声,生命又一次摸索,不是因某种缺席而迷惘和癫狂。
当文字演变为纯粹的精神活动时,灵魂与肉体的逃逸,也成为诗歌疗程中的缓释的死亡。
39
诗在诗外是永远颠扑不灭的真理。
不管任何形式的艺术体裁,只有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的诗意表达。
我以为诗人的劳作,无非就是用文字呈现出那些尚未进入大众意识的审美。
而最好的诗歌语言即是朴素,最高的诗意境界即是大巧若拙。
40
我一直以为,承认与肯定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悖论并存,才能在诗歌写作中实现对于人生经验的领悟。
甚至,我宁愿相信,诗人就是看得见地狱的人。也许是心灰意冷的绝望,也许是欲语还休的茫然,若问为何总是触碰伤悲,那是因为人在沉淀中静思,总会有所觉悟。
41
人通过内省,并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神圣的属性。
以诗歌去洞察世间百态,却不失为一种验证幻想的选择。
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对诗人的一种挑战。
诗意表达取决于措辞技巧,但最重要的技巧却是化有形于无形。因此,由着自己的本心走,才是最真实的。
42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蓝不是抽象的事物。
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其实都是过去的事。譬如飞机在升高,你终于感到了蓝。飞机开始下降,像被蓝逼迫下来。诗意的想象对于我们或许有些虚幻,却又真实地帮助我们找到了唯美的存在感。
因而也印证了,蓝,是无止境的蓝。
43
读诗,总有心绪徐徐蔓延。
在外面流浪,回来时,故乡瘦了一圈儿。可见时间真是个多余的东西,该废除。
但屋顶的白云,仍在风中奔跑。所以,还需留住空间。空间无法穷尽。总有心绪徐徐蔓延,最是灵动。
诗歌也总是以自身独特的语言方式,守护着汉语的魅力。
44
真正有意味的诗歌,实际上掩饰不住一个人飘忽的情感境遇。
站在远离梦想的老站台,我的缅怀多么苍白,恋恋风尘萦绕着我的沉郁,穿梭而过的机车,仿佛一个个情绪的段落,渐行渐远。
似乎,所有往事的呈现,都有着更加悠长的期待
45
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不太切合实际的想象,却往往可以成为自己精神上的靠山。甚至,诗人还会期望自己的诗歌可以成为小小的故乡。
这样的悖论,有那种一碰就塌的美。如同骨头里曾经的遇见。忘了某个凌晨的音乐,略带深蓝,如祁连雪峰那么高远,如小溪水那么悠长。
46
我历来喜欢富有意味的诗歌。诗歌的意味,有时候就像那对面房子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而那灯光又像一个人,一个想开口说话的人。
或许,写诗即是作者精神上的自我慰藉。
但远离人群的诗,不一定就是孤独的诗。
至少,诗歌可以使你摆脱生命的无意义状态。
47
有心栽花或无意插柳,最终总是被厚厚的尘世覆盖。
任何形式的美的升华,都是写作过程最庸俗不堪的伎俩。
因而在谈论写作时,我最讨厌使用“挖掘”二字来形容。如果一定要挖掘,也别企图挖掘出什么高尚的东西。
其实诗写就像雪下在雪上,要的是自然而然的韵味。
48
人总会有阶段性的迷糊,也总会阶段性地醒来。因为远方永远展开着充满未知的诱惑。
假若你找一把锤子对着自己的脑袋狠狠的来一下,也并不算坏事,但须记住:即便悲哀侵袭,活着即是永生。
其实,每个人也都在继续着,只为了证明卑微渺小的存在。好在复活总是大地上的事情。
49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作者不断地与自我相持、消耗的过程,无须与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败相提并论。
不管你是否接受人间不可预见的悲欢,我相信,诗歌写作即是恢复人的价值与人的尊严的最佳途径,艺术则是充填了全部生命的悲欣交集的内容。
50
写诗的境界之一,即是随物赋形,这是基于经验的度。而回归本真,则是许多人的诗意期盼。
人世间总是沾满尘污,除了学会接受、包容,更须重新回归泥土,回归本真。
诗艺的提升与生命的自我完善也是一样的,需要瓷器一般经历烈火的锻造。更是为了浇灭膨胀的欲望。
51
就自身经验而言,我在诗写的过程中,总是急于记录那一瞬间内心的现实,可尘世的假象和荒谬又总是无所不在。
因而,我以为孤独也是人类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情到深处,人的孤独的思考或寻找,都会有意外的结果。就如同一个还有爱的人,最终总能够接近自己编织的童话。
52
有时候,生存策略并非只能转换为绝望的嚎叫,也可以是童年时掉落的门牙,长大后静静地矗立在荒野之中。
毕竟,写诗是四两拨千斤的事,尤其对于语感的把握,是需要技术的。只是在诗歌中,要让技术尽量地不留痕迹。
记得有一个词,叫“外枯中膏”,我相信这是语言的最高境界。
53
诗人在写作中,总是喜欢不断地虚构自己,或者不存在的爱人。
在让人信以为真的对白里,我想起一位老人说过的一段有意思的话:可以相信世上真有美好坚贞的爱情,但它只属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因为他们都没有活很久,而我们是要活很久的。这就是生活。
54
经常的,我会为我的笨拙深感内疚。
我写下的文字,多么卑微渺小,人们即便看见过,也很快就忘了,就像我从来没有写过一样。
但我依旧怀念从前的慢。慢生活过程中的心灵感受是最直接、朴实的。正如一个有趣的人,是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你的语词如此呈现,读者是知道好歹的。
55
光阴的故事里,河水依旧自西向东,但内心依旧停留着涟漪。于是,那些沉静下来的时间,让许多事物变得不同了。甚至,笑容越来越浅。
也许正是在尘世间的思维的记忆停留,所呈现出来的人在旅途的情感张力,因而一切光阴的故事,也就变得格外温暖和深情。
56
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语言是最粗糙的,也最耐磨损。
我们之所以企图在艺术中寻求精神上的超越,是因为我们确实被现实世界的夹缝所局限。
活着,夹缝即是唯一的安身之地,人类的生存状态往往就是这么真实残酷。
但,不单纯是困扰,在生命与生存的夹缝里,总会有一些发现,暗示无穷。
57
我曾经说过,诗歌使我经历了无数人生的苦难。是的,大多数人也都会时常感到疲倦,这是生存的困境。
而我的疲倦,总是被我用于维护自身的焦虑。
我相信诗人的写作,即是通过细微的事物,寻找自己。
尽管疲倦的春天,仍叫做春天。
但如果哪一天,你不醒来,那就等于放弃了生命本身。
58
不管你信不信,许多时候,写诗的心情就是在为爱做准备、为死亡做准备。
或许可以不那么直接地说出来。不说死,心已死;不说爱,但爱着。
而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也都会有一座靠山,譬如阿尔泰山或者什么的,却不一定真的就是世界的尽头。
诗歌里的象征,往往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59
没有宗教,现世就没有秩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教即是野蛮社会的底线。
当辽阔的宗教背景与俗世场景并置在一起时,诗意并非生活一样微不足道。
尽管喇嘛说,肉体不过是一件外衣,但我以为那是在内心坚守着的自然物化的精神修行。
而我们品味诗歌,并非只为追溯微不足道的生活。
60
一首诗的写作,恍如平凡生活中的一场奇遇。
身体中有根无坚不摧的矛,灵魂中却没有那块传说中的盾,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生活现状。尽管在诗歌中,每一个人,都只活在自己的内心。
生活总是身不由己,世界本身就充满矛盾,但在个人经验消解之后,生活也会为我们打开更多的可能。
61
在安静的时光里,尘土落下,在传递着往事。
人世间,其实就如同一个房间。每一个离开房间的人,留下的尘土,都将给后面的人带来伤害。
尘土一层一层,掩住他们停留的时光,但去除心灵之外的杂念,每个人最终都是梦的坚持者。
那些生命里本真的感动和失落,总是懒散而卑微。但,值得回味。
62
经常有人认为我的写作是一种精神上的流浪。我说流浪谈不上,我只是在属于自己的地方不断徘徊。
或者说,我的徘徊是一种心折骨凉的畏境,不断验证着我的想象。
确实,好多年,都不曾停下来张望,牛背上的夕阳已不再是故乡。
这念想,仿佛节外生枝的人生,依旧有着值得品味的风情和气息。
63
时光总是老得很快,但思绪可以退回到春天,退回到一片草地。
诗歌里的心思,其实都不过是自己的生活琐碎与零思断想的分享。
对于行进在生命旅途的人,无论怎样,都意味着要独自去承担生命的轻与重。
万物都有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重要的是,白发折射出来的夕光,照见自由,和快乐。
64
诗意即是体验生命过程中的疼痛或欢欣。
想象力复原了诗意的存在和现实。
在人世间生活,每一个人都不过是一枚小小的叹词,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活生生的故事与人物,是被生命揉搓出来的悲欢离合。
嗯,用望穿的秋水,搅动柔肠百结,美的极致似乎总是存在于爱的叹词之际,唉……
65
在梦告一段落的地方,我醒来,但又忘了那些已经做过的梦。努力想了好久,才想起万物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唯有诗歌能够被自己掌控并延续了自己存在于某处的记忆与念想。
毫无疑问,诗的完美呈现,即是诗人自身与世界万物的对立和统一。
诗的内涵,总能够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多出一些想象。
66
思绪源自闪电骤然亮起的刹那,雨,泽国,水光潋滟的诗句,赴死般的美由内而生。静如浮萍是身临绝境的安详。天地之间,只有你我。
爱情存在的深渊,总有一些凄美的小情节,让人深思玩味。
我喜欢沉稳、从容、细致的叙述方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情感,需要静静呈现内心起伏的诗意。
67
你不来,日子这么素。而我为迎一场雪,把所有的门扉,都敞开了。
记得看电影《转山》,李晓川描述梅里十三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好大一座雪山冰激凌,那种色泽,那是一百七十五毫升牛奶,再加二百二十五毫升奶油才能搅拌出来的,还需要加两勺糖。心要静,要有诚意,他就会出来了。
68
大约是因为河流的奔腾不息,人们都喜欢把关于时间的理论,建立在河流之上。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其实,河流的某些部分也有平缓。譬如野码头的那一棵桂,即便就隔一苇,但有心在一起就够了。
身体里的河,因思想的意味,已然成为时间的证据。管他呢,我且独坐,享这大山之一壁的静。
69
尘世间,大多数时候,人与人彼此都是一面之缘,或因各种机缘有了片刻停留,也是各自说自己的语言,互不打搅。
我如今基本上也算是专业“坐家”,宅的时间长了,才渐渐发现,我们沿着叶脉爬行了很久,正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生活方式。
即便有人把我们的相逢叫做爱情,而不称之为偶然,也无所谓。
70
诗意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是逾越平庸和媚俗的精神状态。
或许每一个人内心的平衡,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但任何事物都需经受检验,把自己安置在中间,稳住身心,对于写作者来说,这样的平衡尤为至关重要。
时空里的精神遭遇,人生经历对于内心所产生的感受,承载着诗人进入事物中心的平衡欲望。
71
诗是孤独者的技艺,以及自我生命欲望的置换。
确实,诗可以使向内的路径变得宽广。
人总是在不停的反思中获得更多的可能,把所有的经历都当作过程,才能既松弛又有弹性。
旧的花瓣,被风勾勒的,无疑是独自站在树下的那人。旷朗无尘,便是心安。因为荒芜与寂静的内心,也许更具备一种风情。
72
真的扯多了。
其实,在你表达不满之前,我已经不打算原谅自己了。
常与朋友们调侃,知天命过后,对许多事物确实明朗了许多,也就是活到了“明朝”,然而却一直难以到达“清朝”。清,则是另外的一种境界,估计我穷其一生的努力也无法企及了。那么,索性就梦回大唐吧。那梦中,有我盛大的秋天。
老皮舒园手记:诗意随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