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人唯一能控制的读书排在最后,排在前面的几项,人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命,指你的出生家庭以及出生地。
这点基本决定了你人生的百分之90,很复杂。
针对命,我们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含:基因、父母影响。
1.基因;
出生在农村,你父母大概率没什么文化,而农村平均智商(更多指后天智商)没有城里人高,所以你的智商(先天智商+后天智商)大概率也不会太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能留在城市的人,大多是从农村竞争拼杀留下来的精英,失败者才留在农村,文明社会,竞争力在智力,失败者大多是智力对弈失败,同时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后天智商改善愈发艰难,恶性循环。
2.父母影响。
其次,父母对你的影响举足轻重。
他们构建了你世界观的基石、性格的底色,对于你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他们的习惯、处事方式,都潜移默化植入你的方方面面。
而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没见过大世面,经历极其匮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没有太多值得推敲验证的人生哲学,这样环境形成的习惯与处事方式,很难经得起时代考验,或许在农村可以,但无法适应城市,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从出生基本功就比别人差了一大半。
接下来,我们说外因。
外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机遇。
1.生活环境;
我们前面提到,环境对父母的影响,进而影响孩子,其实环境也同样直接影响孩子。
比如小时候亲眼目睹农民为一亩三分地打的头破血流,比如同为农村的同学同样思维的加强影响。
这都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
2.机遇。
在农村,机遇也是少的可怜。
你有些才艺,即便被大家发现,由于没有条件,也是很难有所发展。
硬件软件的缺失,让你失去很多往上走的锻炼机会.。
比如,你有唱歌天赋,但要达到专业级别必然需要声乐老师指导,如果农村有声乐老师,并发现了你,那就会培养你,你越练越好,就配得上更的舞台和机会,从教室到学校联欢会再到乡再到市,你会发现只要你的能力被开发,就会有更优质的资源向你靠拢,良性循环,也有点马太效应的意思:强者越来越强。
然而,现实是,以上的老师跟舞台都没有,所以你除了上学,就是种地,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才能,即便意识到,客观上又无法帮助你,这就是农村跟城里的环境差距,也可以说是成长土壤的差距。
运:指你某个选择后的运势。
运,真的可以简称为运气。
他对你成功的影响有多大呢?
几乎占据百分之七十的影响。
你选择一件事,14亿人即便有万分之一的人跟你同样选择,也有14000人跟你竞争。
在只能成功一人,大家智力没有相差到人与猪的情况下,决定谁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是运气。
马云经常说自己成功就是运气,我觉得并不是他谦虚,而是如果那个年代他早出现或晚出现,都会死的很惨。
进入时机很重要,要刚刚好,而这个时间点,不是我们人类目前所能掌握和理解的。
风水,指山水以及建筑布局。
与传统风水玄学有些区分,这里更多从逻辑的可能性上分析。
可分为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两部分。
1.自然山水
古语“人杰地灵”,讲山川秀丽的地方,容易孕育人才。
放到现在,可以翻译成经济发达区容易出人才。
古代城市建设讲究依山傍水,除因生产力低借势自然外,还因山水有天然的防御功能,进可攻退可守,这种顶层设计,保证所处城市即便改朝换代也难改变它的重镇属性。
类似于现代大城市吸收乡镇人才一样,古代重镇也会不断吸引俊杰,他们安家落户,学识、人脉代际积累,第二代、第三代很有可能出些大家,比如苏轼,其父苏洵典型富二代,少年游荡山川,27岁发奋读书,所写《权书》《衡论》被欧阳修极力称赞,到苏家第三代,出了苏轼这个旷世天才。
欧阳修也是,其父曾任锦州军事推官,底子也不错。
说这么多,是想说明,如果没有稳定的城市环境,就没有供养未来俊杰的土壤,如果城市不是依靠山水优势,它就会失去稳定性,或许换个朝代,城市就换一个地方,好不容积累的资源配置会被轻易打散,人才失去供养土壤,也就很难长成大家。
这就是“人杰地灵”的逻辑关系。
2.人文建筑
山水部分讲外围,人文建筑讲内部,即一个城市的建筑布局。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提到,人类群体具有多变、情绪化、易被暗示并直接付诸行动等特征。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极易受到暗示,这些暗示可以是语言里某个关键词,或是身边的建筑群。
因为多变,需要稳固的建筑稳其心,因为易受暗示,需要气势恢宏的建筑群长其志。
人心看不见摸不着,建筑却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图腾。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建筑越建越高,世界第一的建筑体越来越多,如三峡大坝、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洋山港等等。
因为群体心理分析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古人留下来的风水玄学就有借鉴之处。
并不是说风水玄学科学,而是说它是一个资料库,换成现代词,叫大数据。
包括算命、周公解梦,这些玄学只说结果不释原因,因为古人也不知道原因。
但他们会记录下来,世代相传。这种建筑布局下的群体发展好,那种布局发展不好,经过时间浪淘沙,经典的建筑布局就被保留下来,而这种布局很可能是因为对人群有积极地暗示,即便不知道原因,但不耽误古人享用。
大数据在古代就有了,而且是冷兵器时代古人最好的指导工具。
大到建筑群布局,小到园林房舍构造,都是依循群体暗示的规律。
所以,风水不是糟粕,而是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去糙取精,辩证看待。
积阴德,指广结善缘。
《了凡四训》教人改命,核心观点是广结善缘。
让人行善在现实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修心与人情投资。
1.修心;
《了凡四训》里,袁了凡通过行善改变了命运,写出四训算作家训传给自己的子孙,《了凡四训》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修心。
每行一次善,行善者内心会多一份笃定,看待世间万物更加宽容大度,保持心情舒畅。
这种好心情以及善念会传染,自己是源头,一层层传递给他人,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气场,世间讲究能量守恒,你源源不断向外界输出善举,外界也会以某种形式回馈于你,也就是说,好事情回馈给你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最重要的是,境由心生,你眼中的世界从此发生根本性逆转,而这种转变是自己主动所为。
由你发起,外界从精神或物质方面回馈,形成良性循环。
2.人情投资。
萍水相逢,你们非亲非故,却出于善念,帮助了陌生人。
这样的善念对受益者相当昂贵。
我们知道,有时候,当别人帮你时,你可能会揣测,不说对方是想从中牟利,至少是出于长期投资,出于这种心态,你对他的帮助最多是礼尚往来式的等值回馈。
但当一个陌生人完全出于善念帮助你时,你报答对方的价值一定有溢价。
说人情投资是从客观层面分析,实际上,行善者可能并没有功利心,纯粹出于善念,这不在我讲的范畴内。
读书,指科举以及高考等所有主流上升渠道。
高考是国家阶层流动的大动脉,古代科举尤其如此。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对科举效率的直白翻译。
以前考秀才、举人、进士及第后,都是国家分配公职,一个中举农民的命运在揭榜那刻,就发生剧变。
像范进中举,以前白眼的邻里突然好礼相送,未曾谋面的官员也能扯出亲戚关系,全家鸡犬升天。
但能考上几率极低,有人青丝染白发,依然只是个童生。如果理解吃力,可以换算成现代学位,童生相当于现代专科毕业生,秀才相当于211本科生或研究生,博士可能勉强算个举人。
可以想象,古代科举选拔之激烈,尤其当时就业不多,许多科举人员落榜并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沦为科举牺牲品的概率极高。
从这种意义上说,读书能改变命运,但改变的人群极少。
这也就是读书排在第五位的原因。
末尾总结
在大趋势面前,人千万别对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要懂顺势而为。
对于改造命运,我们手中的牌确实不多,但参透其中原理后,至少心态会有改变,不再盲目焦虑,调整好心态,缩小成功范围,我们才能在主观及客观方面达到最佳状态,加大改变命运的筹码。
以上基本讲清楚命运方面的几个问题,里面更多是自己的感悟,如有谬误,欢迎指出,我及时回复。
关于命运,创业以及营销,我会说一些人生感悟,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以上围绕古人箴言的讲解,只针对大多数人,非要找出反例,有的是素材,我懒得反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