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毛选批注《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七"事变止,每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年4月起,毛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七”事变止,每周二、四上午讲课,三个半月共讲课100多小时。为了讲课,他编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雍涛.《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研究,2007(07):3-10+128.
二、主要内容
三、相关阅读
[1]孙正聿.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重读《实践论》《矛盾论》[J].哲学研究,2015(03):3-10+128.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2]李维武.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J].中国社会科学,2007(04):18-30+204.
[3]雍涛.《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研究,2007(07):3-10+128.两论的修改,成因,理论来源。第一部分有助于了解背景
[4]陈食霖.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1(06):25-29.
读实践论的时候感觉毛的认识论观点与现在的马原理课本差不多,有沿用苏联的一套。这个视角对于理解马中化还是挺重要的。四、感悟
读了《实践论》还是挺熟悉的,对应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哲里的认识论。但是毛的时代学习马列主义应该没有像今天那么体系化,然后文章里的表达很多和马原教材的差不多,我们的马原理划分可以说沿用苏联的。所以,间接可以推论,毛的认识论的阐述有些沿用苏联的。但是里面有一些毛自己结合中国的情况看实践和认识,并以此指导革命,是中国化了。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论证人的认识如何产生于、服务于实践,以及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等。以此反对经验论,唯理论,左右倾向,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指明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无穷,每一循环,实践和认识进到了更阶段。其中,毛泽东用事实论证、文本论证、引用俗语等让人更好的理解实践于认识的重要性。但是可能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这篇文章重复论证的挺多,显得有点较为繁琐。我读文章时按照表达的意思,粗略把文章划分了层次,但是原文没有设置二级标题,所以感觉层次上还可以划分清楚一些。
这个文章让我联想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在文章191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考。但是这篇文章我一直没读过,最近有空读一读。
另外想查找资料,梳理一下政治教材的演变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