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晓婧打卡
阅读内容 71-79
一句话总结:
父母要成为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实践,一起好奇的引导者。
几点收获:
1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才能成为优秀的自己。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父母一定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有所成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领域,父母只需要做好孩子榜样,将自己通过经验得到的智慧提供给孩子,让孩子保有好奇心的自主的去寻找答案,这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最佳选择。
2 通过提问帮助孩子做选择,而非代替孩子做选择。
当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不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替他做选择,而是要去引导他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综合考虑一下,每种选择可能会带来的结果。
此时父母给到的是一种处事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培养,而非简单的选择,这个或者那个当孩子们有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那面对这个选择以及以后的选择,都能够做出比较好的选择。并且由于这个选择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所以孩子也会更加有责任感。
3 关于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和发展方向。
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向孩子们提出开放式问题,并且跟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把孩子们当成成年人一样平等的去对待。
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思维习惯,让他们自己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比如:
你们认为哪些人比较受尊重,
为什么那些人受到尊重,
或者你为什么要走那条路呢?
如果你这么选择以后长远的看会怎么样呢?
通过多次的问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们也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孩子们自己问自己,自己去找答案,那未来也就不再需要家长担心了,总结来说只给孩子大体个方向性的指导,比如原则性的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具体的让孩子们自己思考,自己拿主意就好了。
4 带孩子们去实践,远超过言语教导。
无论是哪种教育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成长印象,永远是最深刻的。
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是初级的教育,传递价值观的教育能够给到孩子更深刻的影响,让他产生内在的转化,这样的教育才能够给孩子智慧,才存士,更高级的教育。
那这个高级的教育。实践的途径就是让孩子亲自的去体验和经历。
理论无实践即无生命,实践无理论即无灵魂。
5 对万事万物保有好奇心。
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学习孜孜不倦。走到哪里都会给孩子给老公寄明信片,这也是我的一个小习惯,当然我还会给自己寄一张明信片。
于自己与老公时表达爱与孩子除了表达爱之外,也是想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好奇的窗口。继续保持!
在家中四处都有书嗯,不一定是孩子都能看懂的书,需要的书,而是有一些能够给到孩子们好奇的书。
故事插播:
我的女儿一直对清河还有非常浓烈的感情,每次谈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包括谈到台湾,美国…小姑娘都会说啊,比我们清河还厉害吗?比我们清河还大吗?
虽然也带他去过不少的地方,但是对“大”清河的这种概念,这种自豪的感情,让我也是无比的佩服,尤其昨天晚上发生的这件事情。
昨晚泡脚的时候,我在那儿翻手绘中国地图。然后闺女凑过来啊,就问这是哪里啊这是北京这里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这是天津这里有什么什么!在看到北京的时候,然后恰好看到了清华大学,我说啊,清华大学这是咱们中国最厉害的大学,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就更厉害了。听到这是咱们中国最厉害的两所大学,小姑娘那种无知无畏的精神就出来了——(⊙o⊙)哇,这么厉害,清华大学,我以后要去清华大学!
清河在哪里呀,妈妈?
我翻到中国地图那一页给他指出了清河,又觉得好像有点太抽象太小,于是我又翻到了河北省那一页,发现没有清河只有邢台,然后在邢台的某个区域只画了一个小圈圈说,这里清河。
然后又回到了曾经讨论过的这个问题,那清河有大学吗?我以后想在清河上大学。
我说清河还没有大学。
这个时候小姑娘就无比失望的说——啊,我们清河怎么都没有大学。
然后我没当回事儿,后来转眼一看,人家那里眼圈红红的开始流眼泪了。
然后就进入到了人生理想&振兴故乡的讨论环节……
一直到睡前也没从“原来清河这么弱啊”这个情绪谜团中走出来…
一小步行动:
心中那个小梦想不放弃,开启每日学习状态,不到最后一天,不能主动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