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燕(本文收錄於纽约华文作家協会文集《人生的加味》)。
我個人興趣比較廣泛,在新聞工作之餘,業餘愛好是喜歡逛跳蚤市場、古董店和搬家拍賣(Moving Sale)等,美其名“淘寶”,藉此充實、豐富我的歷史文化知識和藝術素養,滋养着我的精神生活,讓我乐此不疲,從不知寂寞為何物。
我沒中獎運,但有“撿漏”運,“大漏”未遇,“小漏”偶有斬獲,甚至撿到有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寶貝”。常在友儕輩中獻寳,津津樂道“撿漏的故事”。
我收藏不以牟利为目的,撿漏則是意外收穫。收藏雅好兩大主題:一是文玩,二是紫砂茶壺。特别偏好有文化底蘊、歷史意義、紀念價值、實用性强的藏品。
5元撿到大金牌
最得意的一次撿漏,就是十多年前,開車經過長島快速公路(Long Island Expressway)道格拉斯頓路段時遇塞車,干脆改道而行,無意中看到一個路口樹幹上貼著「遺產拍賣」( Estate Sale」招貼,心癢癢按著箭頭指示找上門。原來屋主去世,其子女委托一家老美的Tag sale公司拍賣其所有家具衣服雜物等。
我進門轉上台階,迎面看到墻上掛著一個大約5×7吋的紅木相框,內置徐悲鴻的《奔馬圖》,右上角有“吉泰呢絨”四字;右下方題跋書寫:“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也,企於望之。悲鴻時客梹城。”鈐印:江南。標價五元。
我乍看以為相框內的奔馬是工藝品,再定睛一看,題跋下方寫著「純足金」三字。天啊!莫非是一塊足金打造的金牌?!估計主人後人可能不識中文,而委托拍賣其遺產的老美也不識寶,居然把純足金的金牌當作普通工藝品「賤賣」。
當時我心裡呯呯直跳,啊呀!撿漏了!趕緊付五元走人。
後來我拿給行家鑒定,證實確是一塊金牌,尤其發現蘊藏其中的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吉泰呢絨”估計是東南亞一家華僑商號,1941年畫家徐悲鴻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對家國的憂急之情。
“吉泰呢絨”商號的主人,可能出於對巜奔馬圖》的喜愛,不惜“重金”鋳成金牌,也不排除別人打造送他。我後來意識到其後人擁有這塊金牌比我更有意義,沒了當初撿漏的喜悅,曾欲憑記憶尋找當日舉行拍賣的人家,但因當時跟随樹上街招指引,無意路經匆匆而過,已不復記憶,欲物歸原主未能如願。
这面金牌也成为我對兒子進行“機會教育”的“活教材”:一旦老媽百年之後,你不要不識寶,把我的“寶貝”當垃圾扔掉,或5元賤賣,屆时把我氣得從墳墓裡跳出來跟你算帳。
其实任何一件藏品,都會跟随主人因时势、環境而流傳,變換主人即經歷一次輪回。5元捡到这块金牌,已享受它带给我的快樂,“只要曾經擁有,何必天長地久”。以後萬一我兒子也那樣“敗家”,也是一種“天道輪回”吧!想通了,就輕鬆了。
奬牌銅盒藏玄機
我除了熱衷登堂入室看搬家拍賣、遺產拍賣和車庫拍賣外,有段時間還对逛古董店和跳蚤市場近乎狂熱程度,可以做到一不怕累,二不怕睏,三不怕餓,四不怕渴。那時身體還有些“革命本錢”,舉一例说明狂熱到什麽程度:我在報社通宵達旦工作,天亮後單槍匹馬開車三個多小時,到麻州一個每年舉辦三次的古董跳蚤市場,不吃不喝逛到太陽落山,檔主全都收攤了,才依依不舍又獨自開车三个多小时打道回府。
朋友們好奇問我,经年淘寶有什麼收穫?收穫當然大大的有,但迄今我仍未以牟利为目的,“撿漏”则极大满足我的淘寶乐。
經常一起淘寶的朋友,特別佩服我“眼尖”。經历二三十年看地攤的淬煉,早練就一副金睛火眼,用經常一起同行的古董經紀丘安妮的話來說,燕姐善於在一堆“垃圾”中發現“寶貝”。我有眼力、魄力,可惜缺乏財力,所以至今未能“發達”,然乐在其中,非金錢可衡量!
淘寶經常要做功課,令人更相信「學無止境」,我常浸润在知識的海洋中自得其樂。去年我在跳蚤市場淘到一個銅盒子,盒蓋四周都鑲嵌圖案,中間是個“獎牌”,最初我沒看出來,只覺得特別。
我試圖打開盒子,怎麼也打不開,求助攤主,他搗弄半天也不得要領,主動表示減價。其實他開價已夠便宜,我不好意思再砍價!
回家後,求助于一位心靈手巧的朋友幫忙,三兩下把盒子打開了。
眼尖的他,發現獎牌上鋳了一行小字,但模糊不清,我靈機一動,先拍照再放大看,發現獎牌上書:綏遠都統第一師長蔡,原來盒蓋中央圖案是用他的獎牌鑲嵌而成。
我立刻上谷歌、百度查閱資料,才發現獎牌意義非凡,這位師長蔡相信是蔡成勛(1873年-1946年),字虎臣,天津人。清朝及中華民國軍事人物。
據其生平資料介紹:
蔡成勛 1900年(光緒26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的。此後他歷任京畿附近駐屯軍副司令、督練處參議官、浙江第21鎮協統領。1914年(民國三年)升任陸軍第一師師長。1916年(民國五年)6月袁世凱死後,他投靠直系。1946年(民國35年)去世,享年74歲。
由此可見,這個盒子的獎牌是蔡成勛1914年所得,距今已有105年歷史,只是不知為何流落異邦,最後鬼使神差落到我手。文物鑒定專家估價2000至3000美元!
我覺得這個盒子對其後人更有意義,希望物歸原主,無條件贈送其後人。我曾公開發帖尋找蔡成勛後人,但不得要領;或者捐給中國大陸相關歷史博物館,也是美事一樁!
明漆金木雕文殊菩薩
我撿漏最爽的一次,是1990年代末期,以550元(落槌價500元,包括百分之十佣金)在長島一家老美的小拍賣行,拍得一尊漆金老木雕文殊菩薩坐像。
當時只覺得此像法相圓滿莊嚴,端正殊妙,保存完好,我第六感觉是“老東西”,惟尚不知出自明代。
此木雕高43公分(不包括底座36公分),寬32公分,背部有藏經洞。而“蘇富比”剛剛拍出的銅像只有16.5公分高。後經多位知名文物鑑定,包括知名鑒寶專家丘小君(中央電視台前“尋寶”節目陶瓷鑒定專家)和貞觀拍賣行前鑒定師葉青等,斷代為明代漆金木雕文殊菩薩。
記得當時我拍得此像去取拍品時,巧遇物主,是一位老美長者,他主動告訴我此像購自“Estate Sale”(老美意謂遺產拍賣),才花了25元,以他多年收藏中國文物的經驗,肯定不止五百元,但他扣除給拍賣行10%的50元佣金,也賺了差不多20倍,所以亦心滿意足了。
我收藏此像十多年後,直到2015年5月,由於以畫“眾生相”馳名的油畫家徐唯辛太太毛燕是虔誠佛教徒,為她所在的北美福智基金會籌款,我考慮到自己沒有宗教信仰,這麽一尊大佛像放在家裡,不供奉似乎不敬,幾經考慮,決定捐出菩薩像給有緣人。
這尊佛像在拍賣記者會展出時,曾有一位行家在現場估值八萬至十萬美元(這應該是市場價,私人成交略低),我內心暗暗竊喜,覺得真的“撿大漏”了!
撿漏又走寶
雖有撿漏運,也遇到撿漏又走寶的憾事。
大約2001年,我帶妯娌金濤去長島大頸豪宅逛搬家拍賣,看到最後一家快到下午4時關門時,東西已賣得七七八八。我一眼瞥見角落還有個景泰藍掐絲琺瑯多穆壺,拿起來一看,底款大清乾隆年製,標價150元,居然沒人要,Tag sale公司的女老板問我要不要?主動減至35元,我想屋主知道要心疼死了,Tag sale公司為了賺佣金,有時往往不管東西的實際價值就“賤賣”。我覺得不買實在太可惜,就買了。
沒想到我家老爺從北京回來後,看這多穆壺不順眼,嫌它“占空間”,每次回來都嘮嘮叨叨,有次甚至揚言“把它扔到垃圾桶”。
大約2003年初,潘國平在曼哈頓26街有名的古董大樓開了一家古董店,希望我提供一些藏品給他充實貨源。我收藏只是愛好,從來沒想到“做生意”,也不知道他需要什麽?便叫他到家里挑。
他一眼看中多穆壺,我老實告訴他是35元買的,他叫我135元讓他,虽然知道其價值远不止於此,但當時覺得既然老爺不喜歡,大家彼此又是朋友,“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讓潘國平拿走了。
2004年3月下旬,紐約亞洲藝術周開鑼,我去紐約軍械庫採訪古董展,當我逛到丘安妮(Annie Yau Gallery)的攤位時,一眼認出我的舊藏“多穆壺”竟然在她的攤位上出現(那條繫在壺身的鐵鏈很特別),標價1萬8000美元,當時真是“眼睛都大了”!
丘安妮父親丘小君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此物出自宮廷的考證。我當時和丘氏父女還不大熟悉,行規不隨便打探貨物來源,但實在太納悶和好奇,便問他們是否從潘國平手中收來?他們說不是,我不好再追問。
事後我和潘國平提及“多穆壺”丘氏父女標價1萬8000美元,並考證出自乾隆年間,且是宮廷之物,他一副後悔莫及的神情。
他說以為此壺是民國仿乾隆的仿品,只賺了幾百元,賣給麻州一個老美古董商了。
之後我有點“幸災樂禍”,故意激老爺,我們“走寶”了!沒想到老爺早就在一本中國古董拍賣年鑒中看到,同一款類似的多穆壺,成交金額五百萬人民幣。這下他真是“啞子吃黃蓮”,我反安慰他“我們也賺了兩倍多”啦。
令老爺頓足捶的還在後頭呢,2008年中貿聖佳春拍,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多穆壺”,以9072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中國琺瑯器拍賣的世界紀録。...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bcddd839783c0ee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1ccb2140853bcdf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af7f615ac04902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1ba72ee84547c22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ccf317ad2c3abe5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69972/d7587fdea8483878.jpg)
最近由於我想寫撿漏的故事,才向丘安妮打聽,當年我在他們做古董秀時看到的多穆壺源自何處?安妮告說來自德國納高(Nagal auction )古董拍賣行,東西也順利賣掉了。看來此壺當年也輾轉了好幾手,世界真細小,世事真奇妙!
这也算是我收藏經歷的一段佳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