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衣渡江,擒杀关羽。
不久之后,吕蒙就离奇死亡了,对于其死因则众说纷纭,甚至有吕蒙是被孙权所杀的说法。那么,吕蒙是不是为孙权所杀?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请出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鲁肃。
据说,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
当年,周瑜带兵到鲁肃家借粮,鲁肃指着仓库说随便拿。自此,周瑜对鲁肃另眼相看,并逐渐成为好友,等孙权主政后,便将鲁肃推荐给了孙权。以周瑜的声望和孤傲,能被他赏识并推荐的,自不是普通人。
鲁肃投奔孙权,而且初次见面就有了“合榻对饮”的密谈。据说,此次“密谈”之后,孙权从一个懵懂的少年,一下子就变得具有帝王气质和战略眼光的领袖。
鲁肃到底和孙权“密谈”了什么?

鲁肃给孙权勾画了蓝图,就像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规划的战略路线一样,意义同样重大,而且也差不多分三步,却比未出茅庐已知三分的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七年。第一步,巩固江东,以此作为基地和大本营,与刘(刘表,当时的刘备并未入鲁肃之眼)曹鼎足而立;第二步,西进谋取荆州,司机占领长江流域,与曹操南北对峙;第三步,称帝建国,统一中原。
此次“密谈”之后,鲁肃给孙权规划的战略路线,几乎就成了东吴的国策。这才有了诸葛亮渡江建立孙刘联盟,这也是孙刘联盟能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是此时鼎足而立的刘已非彼刘,但这并不影响鲁肃规划的战略路线。
赤壁一战,鼎足而立初步形成。但等到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之后,局势发生了逆转。刘备由原来的弱势已然变成了强者,尤其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震惊朝野,差点让曹操迁都之后。这让孙权感受到了威胁,孙刘联盟瓦解,孙曹联盟形成。可见,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白衣渡江,擒杀关羽。
占领荆州之后,孙权必然要杀了关羽。因为,关羽一直看不起东吴,属于主战派,甚至说出“虎女焉能嫁犬子”之类侮辱人格的浑话。况且,占领荆州之后,不管杀不杀关羽,孙权与刘备的梁子算是结上了,与其给刘备留一员虎将将来来讨伐荆州,还不如断其一臂膀。

有人认为孙权是不主张杀关羽的,怕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起伐吴战争,而是吕蒙不听命令,擅自主张,这才被孙权赐死的。这纯属无稽之谈。吕蒙和关羽有什么深仇大恨吗?非要冒着生命危险擒杀关羽吗?更何况,刘备发起猇亭或夷陵之战并非为关羽报仇,至少这不是主要目的,如果是,为何要将战争推迟到两年后才发起?显然,持此观点的人小看了刘备。
况且,吕蒙此时已是东吴大都督,攻占荆州的功臣,且经验丰富,智勇双全,已然成了名将,此时赐死吕蒙,无异于自断臂膀,还寒了将士们的心。
退一万步说,刘备就算是为了关羽报仇而发起猇亭或夷陵之战,难道杀死一个吕蒙就能平息刘备的怒火吗?显然不能,关羽之死,责任只能在孙权。这一点,孙权明白,刘备更明白。
还有的说是,吕蒙被关羽附身,口吐白沫,七孔流血而死。这显然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吕蒙是病死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据记载“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可见,吕蒙有病已是众所周知的。有此基础,吕蒙诈病,才能骗过关羽,使其深信不疑,况且还弄了个“书呆子”陆逊当大都督。这才使得关羽抽调荆州备兵,以驰援襄樊,给了吕蒙可乘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