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的实质

作者: 周波波 | 来源:发表于2016-02-15 16:39 被阅读247次

        《三国演义》的第五、六、七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反董卓联军是如何联合直至相互残杀的。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联盟,一个成功的联盟,得有一定的条件:

    1.(必要)有成功的组织人;

    2.(必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者;

    3.(必要)联盟的主体部分必须在联盟内部占据极大优势,甚至与联盟内部的第二、第三势力联合体持平;

    4.(辅助)联盟内部有对联盟强烈的迫切性。

        成功的组织人,说的就是策划整个联盟的诞生的人。每个联盟的诞生都需要一个理由,更多时候是因为外患而被迫联合。因为只有在遭到对自己威胁很大的情况下,才能最大地放下成见、放下部分对其他人(势力)的提防来进行联合。这是联盟的理由。有理由还不够,还需要促成、组织这场联盟的人。而在更多时候,这些组织者更多地被叫做说客,例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纵横战国多国来形成各种联盟相互对抗相互瓦解。

        在这里,说客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因为各个势力的利弊就摆在这里,各自都有自己的分析,基本都明白怎么做才会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说客的工作就是在各方想获得自己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利用美好的期望来平衡维护各方利益,在各势力都明白自己无法获得最大利益的情况下进行联合来防止自己利益受到更多的损害。难点也在于,简单的联合容易,联合之后一起获得的利益如何去分,这才是影响联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说客所面临的一个困难点,如何给出有说服力的利益许诺(空头支票),许一个不存在的大饼,头头是道说着每个势力占多少。同时,确保有联合意向的各势力真心联合也是难点。君不见一战时候的意大利临战倒戈“痛扁”德奥联盟么?

       总结下来,就是两个难点:

    1.利益如何分配;

    2.如何确保真心联合。

       让我们来看看反董卓联军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操···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操···于村中调练军马。时袁绍得操矫诏···来与曹操会盟。操作檄文,以达诸郡···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可以看出,曹操作为联军的组织者,首先发出的是矫诏,在的到袁绍的强力支持之后,随即发出檄文。两份东西的名义都是“忠义”,即扶持王室。目的十分可靠牢固,也最终成功召集十七镇诸侯前来相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曹操在整个过程里面干了两件事情:

    1.召集各方诸侯;

    2.培养自己的势力。

        在这里,曹操并没有解决上面提到的两个难点,他只是简单地将各路诸侯召集到一起而已。此时的曹操看起来还是有点天真,因为他对一个联盟之所以能否成为联盟还不够了解,觉得大家是能够团结一心对抗董卓,这样能在之后荥阳打败以及曹操负气出走的表现看出来。

        组织者不给力,那就只能靠联盟的领导者来解决联盟内部的隐患。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我看来得有以下几点:

    1.领导者自身的势力必须在联盟内部占据极大优势,甚至与联盟内部的第二、第三势力联合体持平(与联盟的第三点类似);

    2.如何协调内部势力的期望利益以及现实变化的落差;

    3.分配内部各项工作并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让下面的人无论是实力上还是内心上,都认可这个盟主。所以,盟主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被轻易挑战到,这是一个重中之重。这必须要盟主自身有很强的优势,基本能单独压倒内部第二第三强的势力。做不到这点,其他势力就很容易离心离德。就像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出兵进攻蔡锷,却因为害怕自身势力损耗过大而期望内部其他势力去攻打,最后不了了之。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的直系和皖系军阀旗鼓相当,无法完全命令另一方所致。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下袁绍这个被推举而来的盟主。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袁绍之所以为盟主,就是因为他的身份。不过,在当年,身份可是很重要的。还记得我在第一篇里面提到的刘备出场第一句话吗?身份在当年可是个香饽饽。然而在袁绍当上盟主之后,袁绍基本没有干什么有助于联盟“内部团结、实现梦想”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一下整个联盟到底都干了什么事情:

    联盟的实质

        对于联盟内部的矛盾多次视而不见,不安抚曹操、孙坚等真正英勇之士,却与其他人整天在大本营内饮酒作乐;在整个出征路上,基本不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没有立下半点战功却高居要位。作为一个盟主角色,不维护内部团结、不身先士卒,却畏手畏脚、毫无主见、鼠目寸光,这等盟主,如何服众?只可惜苦了曹操、孙坚等忠义之士。也是在此刻。曹操、孙坚、刘备等也认清了,“竖子不足与谋”,无法把希望寄托于这等鼠辈之人,与这群人在一起只会郁郁不得志。同时,曹操、孙坚更是清醒地意识到,势力决定一切,枪杆子里出政权,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必须让位于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东汉末年的走向,已基本可以预见。

      最后附上《过秦论》中的一段: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插播两个小铺垫。

        罗贯中在这里隐藏了两个小铺垫,对以后的故事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第一个,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曹操的表现是:

    曹操大喜···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第二个,孙坚痛斥袁术断其兵粮:

    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

        这是两个很有意味的铺垫,对以后故事情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隐藏作用。作者的细心与故事布局,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联盟的实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sp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