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吕布(二)

作者: 周波波 | 来源:发表于2016-03-13 17:06 被阅读333次

       上次说说到吕布杀了董卓之后,第一次登上人生巅峰。但是快乐是短暂的,因为在铲除董卓的整个计划是很不周全的,计划只是铲除了董卓,并没对董卓集团进行彻底的清剿,试想当年董卓是如何对抗联军的。董卓虽死,但董卓势力没得到有效清除。还是那句话,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很快董卓余党就攻陷国都,吕布也逃亡外地。

       在逃亡过程中,吕布换了不少东家,分别是袁术、袁绍、张扬、张邈。前三个东家处,吕布都是遭到嫌弃的,这在最后将会说到。话说与张邈联合之后,吕布攻破兖州,曹操势力只剩下三处地方。在外征战的曹操立马回师。从这里开始,曹操与吕布就彻底杠上了。

      关于第一次对杠,我称之为濮阳之战,我用图表来列明:

       到这里吕布与曹操的对杠暂告一段落。在整个过程里面,吕布多次表现出“主观能动性”,认为自己的武力足够影响整个战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自己的武力过于自负,被自己的武力冲昏头脑;

    2.感觉自己武力能打赢的时候基本不听劝告。

       其实这两点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相同的。总结下来,吕布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武力是很有自信的,认为没有多少人能在武力上与自己为敌。如果光是这样的观点的话,那是绝对的思想正确的,但是吕布错就错在夸大武力的作用:“吾匹马纵横天下,待其下寨,吾自擒之”。

       所以在曹操集团看来,吕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吕布背后的陈宫:

    布虽无谋,陈宫多计

      所以,与其说是曹操与吕布之间的对杠,还不如说是陈宫搭上一个不靠谱的主子之后与曹操对杠来得适合。老实说,吕布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可以分为遇到陈宫前与遇到陈宫后。遇到陈宫前的吕布纯粹就是一莽夫,除了武力值爆表之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三英战吕布纯粹是有勇无谋的结果。遇到陈宫之后,这一切都变了。对外表现就是“布虽无谋,陈宫多计”。陈宫借吕布之勇成就自己理想,然而吕布不一定能扶得上墙。在濮阳大败之中,已经很明白得显示,所谓吕布与曹操对杠,不如说是陈宫试图掌控吕布然后与曹操对杠。

       而陈宫为什么那么努力与曹操对杠呢,这是有原因的。陈宫第一次出场是在曹操谋杀董卓失败慌忙出逃期间。此时曹操在董卓麾下已经一段时间,外人看来曹操就是董卓的一员。抓到曹操后,陈宫对曹操是有想法的。他们的对话好有意思:

    (陈宫)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陈宫)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陈宫)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矣。”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翻一下,就是:

    陈宫:你为什么反董卓?

    曹操:我是有理想的人。

    陈宫:我也是,只是遇不到明主。

    曹操:汉室在我心,事不成,天意。

    陈宫: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曹操:匡扶汉室。

    陈宫:我入伙。

       陈宫之所以跟随曹操,原因有二:

    1.曹操有才能;

    2.认为曹操为了匡扶汉室。

       在当时乱世,有才之人、雄霸一方之人甚多,当时兼具心怀汉室之人却少得可怜。朝廷里一大群依附董卓的官员就是例子。而陈宫就是在等待一个兴复汉室之人。所以他之所以离开曹操也很合理。因为曹操给吕伯奢屠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曹操当机立断、处境危急,从另一个方面却是多疑及狼心狗行之徒。陈宫重新认识了曹操只是一个有才之人而不是心怀汉室。

      之后发生了曹操想去徐州屠城的事情。此时陈宫与吕布正好相会于张邈处。陈宫立马劝张邈让吕布进军曹操地盘。一方面是趁火打劫曹操根据地,另一方面不能不说是帮徐州缓解屠城危机。

       在濮阳之战中,吕布陈宫集团之所以能成功,就成功在于吕布能听陈宫的话,之所以失败,也正在于吕布自己。

      但是在完全失败之前,这两个命运捆在一起的人将会迎来一次耀眼的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中吕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ht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