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100句—第九十二篇
(一)因为艰辛,所以努力
少有人走的路,注定是一条很艰辛的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这个题目其实想了很久。在正式写下这个标题以后,才知道还有一本同名的书——《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于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二)想起来就觉得不容易
企业文化工作犹如在沙漠里行走,备极艰辛。各位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师兄同仁,也都明白一路上的艰难,必定深有体会。这里面的难处,我试着稍加总结如下。
一是企业的价值理念。绞尽脑汁去写出适合本企业的一句话或几句,其实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倒不是说总结企业的价值理念难极,最不容易的可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所谓“一把手文化”的说法。也正因此,企业文化永远“在路上”,需要不断总结提炼,与时俱进。
二是所谓“落地生根”。这部分是最难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沉重的飞轮是不会自己输运起来的。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要“落地”,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见之于全体员工的所作所为,可是很多时候说归说,做的却是另一回事——只靠把理念贴在墙上就管用吗?或者,就算大家倒背如流,就能按照要求去做事吗?
三是符号化。人们总觉得文化很“玄”,难以捉摸,所以得想办法让大家“看得见,摸得到。”文化变成符号,一是用文字把理念描述出来,这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二是一个又一个人物,他们的言行与企业理念合拍,他们在你面前,就是企业的文化形象。三是沉淀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渠道在内部或外部传播,是企业里员工生动的工作与生活,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企业智慧。四是文化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企业也一样。仪式感,就是以礼仪形式为载体,追求从内到外的美好,以及由外而内的教养。
四是检验效果。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呢?阶段性的效果有助于我们坚持,有助于鼓舞我们的信心,所以需要用一些方法来检验效果。可是对于企业文化,如何检验其实是不容易的,理念总结得好不好,有没有贴到墙上,员工记得熟不熟,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需要的是直指行为的效果——员工在企业里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三)从最艰苦的地方开始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理念实践,因为其本质是实践性的,而实践也是最艰苦的。
理念实践就是在工作中践行企业的价值理念,培养符合企业理念的工作行为。偶尔做一次与理念相符合的事不难,难在养成这种习惯,从而总是做出符合理念要求的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大家去做符合企业理念的事,并把这种工作行为当作标准和规范,大力加以肯定和鼓励,使这种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同,促使大家努力去达到这样的标准。
从这里走,大概就是从内部打破鸡蛋,实现企业的成长。
(四)不像结尾的结尾
“少有人走”体现在实践上。只是在理念总结、宣贯上反复用力,这是多数人走的路。只有优秀的企业才会在实践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虽然一路艰辛,但是成功后企业必将收获更多。所谓基业常青,就是这样。
理念实践犹如逆水行舟,也象一次次的短跑。路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可以暂时停下来欣赏一下,同时回顾走来的路。然后,调整步伐,再次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