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谈天说地芳草集
长篇小说《悠悠人生》(34)

长篇小说《悠悠人生》(34)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3-07-14 00:39 被阅读0次

在这次收编中,薛世光和薛世忠等薛家子弟,被编入重机枪连。薛世忠因为入伍早几天,并参加过小芙岭伏击战,被选拔担任一排副排长,薛世光担任一排二班班长,其他几个薛家子弟都分在他班里。

    重机枪连,是东北流亡挺进队的核心战斗力,全连共有6挺重机枪,编制有两个排,6个班,每班1挺重机枪。

    连长和指导员都是东北人,连长曾是东北军中的军官,指导员是东北流亡学生,在学校时就是中共地下党员。

    连长和指导员带兵都非常严格,每天凌晨4时起床,跑步和训练队列基本动作。早饭以后的上午是政治课,由指导员给大家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也讲东北同胞的苦难。下午由连长带领大家学用重机枪,要求每个战士都要熟记机枪的性能,掌握射击要领。

    薛世光是练武出身,能很快适应军营的紧张有序和艰苦生活,同时,作为班长,他还要团结一班人,把全班都带起来。

    二班的重机枪,是一挺法国造的马克辛,班长薛世光和他领导下的8名战士,一个月内就把这挺机枪琢磨透了。薛世光率先垂范,能够蒙住眼睛在一分钟内,把这挺重机枪的零部件拆卸开来,再组装回去。

    熟悉了重机枪的性能后,接下来是战术训练。主要是两大项,一是重机枪如何防守阵地,二是如何掩护步兵进攻。归结起来,就是进攻和防御,对于重机枪来说,有时防御比进攻更重要。

    两个多月的训练,薛世光就像当初学武术一样,练得很认真,成效也最显著。

    班长是军队里最小的指挥官,但责任一点也不小,还要军政一把抓。一个负责任的班长,平时不但要组织好全班战士的训练,而且还要善于发现战士中的思想苗头,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军营生活很艰苦,有的人受不了就会开小差,逃兵现象,是指挥官们最难应付的事。薛世光当然不希望自己班里出现逃兵,便琢磨出一个“三不”口号,经常拿到班务会上讲。他要求大家,做一个抗日军人,就要“一不想家,二不怕苦,三不怕死。”

    令薛世光没想到的是,他把自己的班管成了铁板一块,没出现一个逃兵,但是上面却出了问题。

    1938年9月间,挺进队转移到巢县近邻全椒县大马厂一带驻扎。一天早晨,指导员通知全连人员,不要带武器到营地外集合。部队刚集合完毕,预先埋伏在四周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的两个连,立即进入重机枪连营地,将重机枪连武器全部缴去。

都是抗日的队伍,怎么自己人缴自己人的械呢?薛世光无比震惊,百思不得其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小说《悠悠人生》(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de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