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国学与传统文化
行云流水 韵致天然 ——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行云流水 韵致天然 ——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 呼灯离落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16:00 被阅读0次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此诗在唐代时便备受推崇,三四、五六两联各有拥趸,幽人逸笔,清韵自然。《红驹父诗话》说“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深以为然。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题,点明时间、地点,清晨初日、古寺高林。诗人游兴甚好,一大清早便来到破山寺。此时,旭日初升,阳光和暖明亮却并不耀人眼。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此处“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曲(亦有版本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漫步进入破山寺,顺着竹林小道,但见禅房幽静、花木丛生。宋代大家欧阳修极推此句,他在《题青州山斋》中写,“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兹为终身之恨尔。”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一个“悦”字、一个“空”字,用的极妙。《唐诗绪笺》评此二句,“五六写一时佳景,澄潭莹净,万象森罗。”诗人看到寺中一派自然幽静,群鸟飞舞在花木竹林间,声声鸣叫中透出无限欢喜之情。事实上,欢喜的是鸟儿吗?只因诗人沉醉在破山寺的清幽美景中,心情愉悦,由人性及鸟性尔。诗人移步,看到潭水盈盈、碧绿幽暗,山光花木和诗人自己的身影投射其中,心中的俗尘杂念一扫而空,空灵隐逸之心愈发急切。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也有版本为“但余”)钟磬音”。诗人心中一片空明,山寺里的鸟叫虫鸣渐行渐远,只余禅寺中的钟磬之音,入耳到心,涤荡一切红尘杂音。

    全诗凝练简洁、洗练自然、直白如话。不雕琢、不矫饰,却有一种奇异的美感,如行云流水、韵致天然。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读完此诗,诗人在寺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像一幅立体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高山古寺、茂林修竹、幽静禅房、花木深深、雀鸟翻飞、清潭如洗、钟磬之音。仿佛闭眼间,就能看见幽深古寺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碧绿深潭旁一位飘逸绝伦的中年士子,不知为何物而沉醉深思。钟声响起,一切美好得一塌糊涂。

    常建还有一首《三日寻李九庄》,其天然情致也极为可爱。“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上巳佳节、雨过天晴、自荡小舟、沿溪而往、寻访故人,情味隽永、耐人寻味。

    很喜欢这种简洁美好又不事雕琢的诗句。但很难想象,写出此诗的常建一生仕途不顺、沉沦失意。尽管不少诗中能看出他的隐逸之志,但并不消极厌世,更无一点愤世嫉俗。他纵情山水名胜,留下了许多清寂幽邃的山水田园诗,于王维、孟浩然之外,独具一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

    最后,附一首常建的另一代表作《宿王昌龄隐居》作结。

    清溪深不测,隐处为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尤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云流水 韵致天然 ——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ek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