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父母同孩子的关系是上下级和线性的:父母像个将军一样发布规则和指令;孩子要么顺从、要么受罚。
而觉醒的情感关系却不是这样的,富有觉悟的纪律约束,不是父母同孩子之间的对立,而是一种循环式的动态关系。长幼关系是一种核心概念。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孩子的行为内容就会局限于有限的几个策略:责备、禁闭、惩罚等。这样不仅会造成紧张和对立,还会限制孩子自我发展的可能。
孩子一般会用消极的态度来看待纪律约束。“纪律”这个字眼本身就意味着权威和控制,令人联想了惩罚。其实恰恰相反,孩子不应把纪律看作是恐惧下的无条件服从,而应将其看作是生命中的重要一课。这样他就能做出良好的判断,采取有效地选择创造积极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建议用“行为塑造”来替代纪律这个词,这样更符合觉醒的教养方法的要义。既然称之为行为塑造,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作出反应,而不仅仅针对那些我们认为错误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正面行为,我们也要给予同等或更多的关注。
行为塑造,非但不会将冲突看成苦恼,还会将所有冲突都视为学习机会。塑造的关键在于“正面强化”,这个方法比惩罚更有效。
什么是正面强化呢?比如当孩子刷牙时,哪怕有31颗牙都没刷好,但只要有一颗牙刷得好,我们也要关注那唯一的亮点。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学地理,我们不要责备他不肯踏踏实实地学习一个小时,而是要表扬他专注地学习了十分钟。这些行为就构成了正面强化。
一旦我们发现了孩子的正面行为,尤其是当他们动机良好时,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这样的行为设置一盏灯。像花儿一样,孩子也是有趋光性的,关键在于我们相信孩子会因为善举还是惩罚而被激发出动力行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全部的教养方法。觉醒的父母能从一切行为中看到积极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