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农村里的书生父亲

农村里的书生父亲

作者: 南与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07:59 被阅读0次

          我的家乡在陕南的一个小村子里,家乡的路就在秦岭南部的余脉中弯弯绕绕,翻过一座山,跨过一座桥,如此往复,直到尽头。

          父亲出生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温饱是一大家子人每天要面临的问题。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说我的大姑是个苦命人,出嫁后夫家也很困难,没过几年便生了重病,那时候她家也没钱给她治病,没过多久便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孩子与我大姑夫相依为命。我的二姑嫁在临近的村子,小姑则在二伯的介绍安排下,嫁去了河南。

          在父亲的童年时代,生活中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天才麻麻亮就跟着大人起床去田间地头劳作,晚上月亮爬的很高了才一起收拾农具摸着夜路回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陶翁的诗句虽然听着很有意境,但是用来形容我的父辈们的生活却是另一种辛酸苦楚。听父亲说那时候虽然大家都满山遍野开荒种粮,但是粮食依然紧缺,常年都是食不果腹的状态,就连衣服都是家里的大孩子先穿,穿小了就改改给小孩子穿,衣服上普遍是补丁落补丁,最后都没法看出衣服原来的样子。

          我的爷爷奶奶去世的很早,连我的母亲都没有见过他们,所以我一直都羡慕别人还健在的爷爷奶奶。父亲和我大伯的年龄相差的也比较大,大伯的大儿子和我父亲是同一年出生的。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基本都落在了大伯和大妈的身上,大伯和大妈要照管兄弟姐妹成家,还要养育自己的儿女。大伯那时候是民办教师,大妈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他们要工作,更要干农活,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对于上一辈的人来说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

          父亲和大伯的大儿子同岁,于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便一起去了学校,父亲上学的时候很聪明,学习成绩算得上名列前茅,文笔也不错,老师还经常夸他,而我大伯的儿子学习也很好。现在我家里墙上还挂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我跟姐姐上初高中时有的地理题不会做,父亲还能解决一些,他随手指着地图上的一小部分能说出来这是哪个地带哪个大洲什么气候,有什么动植物矿产资源等等。如果父亲闲下来了,在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他还会跟我们探讨物理化学知识,当然我不是指特别难的那种。但是父亲上到初中时看着家里日子真的过得很艰难,因为我的二伯从小就好吃懒做,我二姑也是不怎么操心的人,所以大家庭里实在的劳动力也就比较少,于是父亲就想放弃学业,在家里帮着干农活,一个星期中他经常有时候上学有时候在家干活,大伯大妈问他为什么不去学校上学,他说他学不进去,一看书就头疼。可是哪里是父亲不想上学,而是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产生放弃上学的念头,他后来对我们说也许那就是他命。初中毕业考试的前两天,他跟我大伯的大儿子的书本被人偷偷扔掉,他们写字用的笔也被砸烂,被砸烂的是父亲唯一的一只半截的钢笔,可是父亲平常都不舍的用,写作业的时候就用树枝烧过后剩下的木炭当笔用,要考试的时候他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那时候父亲真的太穷了,那么重要的时刻都拿不出一点钱去买一只笔,后来千方百计借到了一支笔他给了他最疼的大侄子,所以考试的时候他就只能带着愤怒和无奈用那只稀巴烂的钢笔答题,一边写字钢笔一边漏水,卷子印的根本没法看。父亲说那时候他是恨那个扔了他们书本砸了他们笔的那个人的。考试结束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那个人也被找到了,就是他们班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学习成绩一般,属于中等水平,他这样做动机就很明显了,在那个年代考学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班60多人,能考上两个就很不错了,所以那个人把父亲和大伯的大儿子当成了竞争对手,出此下策是想为他自己争取一个机会。调查清楚以后,他们班好几个同学想为父亲出口气教训他一顿,父亲当时也想那样,因为那个人剥夺的是父亲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没有办法不生气,但是气头上父亲转念一想,教训他也没用,考试已经结束了,不可能再重新来一遍,所以教训他也便没了意义。

          我的父亲跟别人不一样。在村里,叔叔大爷们都爱攒点钱抽烟喝酒,不忙的时候三五个人在一起闲谝牛,而我的父亲下雨了闲下来的时候喜欢练字,没有钱买笔,就用石头代替,那是一种特别的石头,小小的薄薄的摸起来有点润滑,在硬石头上划过就会留下白色的印迹,我小时候也爱跟小伙伴儿一起捡那种石头玩。父亲偶尔也写写文章,其实也算不上文章,因为总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还没写完一篇就有别的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忙,而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父亲成家有了三个孩子以后,生活的压力依旧是那么重,不光是自己要活着,他还得养活自己的一家人,生活更要精打细算,挣来的钱除了生活开支,买不起贵的毛笔钢笔墨水就买便宜的。而父亲的爱好依然没有改变,闲下来的时候就拿废纸、纸盒、我和姐姐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练字,写随笔。

          村里很多男女老少开玩笑说父亲是个文人,有时候说话文绉绉的,其中有夸奖但也不乏嘲笑。但是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跟姐姐心里都是自豪的。父亲不爱说瞎话,不爱吹牛,不爱算计人,凡事都先忍让,讲道理,慢慢的村里的人对父亲的人品给了较高的评价,父亲说的话也有了一定得分量。

          村里的孩子辍学的都早,大多数初中没读完就不念了出去打工了,而且有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读书读那么多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实在,尤其是女孩子就更不用读那么多书,反正以后都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都是别人家的人,反正孩子上点学识点字会数数不是文盲就行了。那时候有个邻居他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学习很好但是上到初中他就不愿意继续供养女儿上学了,学校离家远需要住宿,他本来每个星期需要给女儿生活费,可是后来给女儿的生活费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少,那会儿那个姐姐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饭都吃不饱了还怎么学习,周末回家哭着跟她爸爸说了三四次她想继续上学,能不能继续供她上学,以后她找工作了会把钱还给她爸爸的,可是邻居总是说读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再说了她以后也要嫁人。后来那个姐姐在学校饿的受不了了就不去学校了。这样的情况不止这一家,我有个同姓的叔叔也是这样逼得他的儿子和女儿辍了学,早早地就出去打工。

          父亲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深知生活的不易,他不想他的孩子们重复他的生活,所以我们姐妹三人从小到大父亲都在时刻教导我们姊妹三个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以后生活轻松一点,也不会给国家添麻烦,成为社会的负担,他和母亲苦点没关系,我们尽管学习,只要学的进他和母亲砸锅卖铁也要供,一辈子在农村肩挑背扛的日子真的太苦了,他不是希望我们完成的他的学业梦,只是希望我们换个方式生活。

          我们三个很感谢我们的父亲母亲,正是因为他们有与其他人不同的想法,我们姐妹三人才能一直在学校读书,相继考入大学,我想这也是对父亲母亲辛苦养育我们的最好的报答了,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为了能够换种方式生活,我们在很努力的学习。

          父亲,您是我们我心中永远的文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里的书生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i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