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关注了一个问题:“买东西买贵了很懊悔是什么心理?”,题主说身边经常能看到,人们买完东西之后发现买贵了,但无法退差价。虽然相差不多,但就会感到心烦。请问在心理学上是属于什么心理?怎样克服?
下面回答的人一溜烟的都在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实体店买回来之后,发现比网上贵了一倍的。
学生党:赚钱不易,攒钱主要靠节省
需要购买一个台灯,想着批发市场比较便宜,挑了半天,原价95的讲价到90。买回来之后,手贱扫了一下包装上面的二维码,结果京东价79。不甘心的用淘宝再搜了一次,均价65元。
特别郁闷,虽然价格相差不多,但总觉得自己是个白痴,这么多年上的学都喂狗了。
居家老人:网购不熟悉,不好意思退货
理论上说网购的东西有七天无理由退货了,但是家里老人嫌麻烦。网上买了一款行李箱,也算是牌子,乐滋滋的带着出去玩,结果超市一看,便宜了100多。老人们购物本来就比较保守,这种物美价不廉的购物体验,让他直接就抵触网购了。
羊毛党:常年关注比价网站,不是最低价买的都觉得亏
定金津贴忘了用就付款了,整整多了200。双十一之前买的Ipad,到了那天便宜了400,简直让人心痛到无法呼吸。
吃饭买抵用券,回到家之后发现买的抵用券忘了用了,差点被自己蠢哭。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买了一台笔记本,过几天乐滋滋的评论完,顺便翻翻其他人的评论。发现人家不是4300买的,就是4800买的,最贵的也就5100。而自己,付了整整5799元。心都碎光了。
土豪款:冲动消费,大件商品差价惊人
4S店买车,被一点一点忽悠,付完款之后才发现贵了近一万。买钻戒迷信熟人,结果买下来之后发现还没商场的便宜,多花了6000就当是受教育了。三千多的大衣,打完折还不到一千,看着当初原价买下的衣服,仿佛在嘲笑自己的智商。
古玩和收藏就是坑,不懂的随便买,交的都是智商税。
剁手星人,在剁手的路上总有掉坑里的时候,来吐槽一下自己惨痛的剁手经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