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奇葩说》只能证明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练习,不但能够想得到别人在想什么事情,而且我们还要领先一步,能够想象一下别人可能在想什么事情,如果能培养成这个能力的话,你受惠的绝对不止在一个辩论节目而已。你不需要跟别人斗嘴,你做生意也好,你追一个女孩子、追一个男孩子也好,你只要能够想象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你成功的机率会比别人大上80%,所以这个是《奇葩说》能给带给大家的重要的训练。——蔡康永
沉迷在《奇葩说》(第四季)里,如痴如醉地看完了每一集,甚至连广告口播时间都不舍得快进。
然而,我并不是奇葩粉,除了第一季和第四季,我错过了这所“大学”里很重要的两年。
第一季的时候,我喜欢犀利的马薇薇、霸道的范湉湉;第四季的时候,我更喜欢娓娓道来的黄执中和胡渐彪。
第一季的时候,我喜欢这个节目,因为它热闹;第四季的时候,我喜欢这个节目,因为它沉淀;
第一季的时候,看两方辩论,我在笑,因为我抱着娱乐的心情置身事外;第四季的时候,我在哭,我在他们的观点里看到了自己有喜悦也有泪点的人生。
我渐渐明白,这逝去的四年时光里,我好像读懂了一点儿“生活”。
看完《奇葩说》还远远不够,我开始关注罗辑思维,听罗胖每天的60秒;我开始看《成大事者不纠结》,尝试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开始读《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明白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
(二)
世事无常,我们参加奇葩说,老僵尸红了,辩论红了,我们想做点事儿了。我并不认为辩论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是,辩证地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我们每个人不盲从的接受讯息所必备的技能;理性的表达,在这个全民微博朋友圈,每个人都在公众表达的时代,是我们好好说话说有内容的话,所必备的技能。
而这些,辩论里,都有。于是,我们开始创业,创业还没成功,我觉得人生已经成功。——马薇薇
不会说话曾经是我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
大学入学后的座谈,队长开玩笑的说我和另外一位室友很像,原本这是个不错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拉近距离。而我却好死不死的说:“我和她才不像呢。”自以为是表现自己的开朗的俏皮话,却成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无法真正熟络的一个种子,埋在彼此的心底,最终长出久久抹不平的伤疤。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自带缓释效果,若无人点醒,至死不知。
天性善良的人,容易木讷;天性聪明的人,容易尖锐;天性大大咧咧的人,容易伤人不自知;天性细腻柔和的人,容易絮叨惹人烦……
(三)
这本书的主创有马薇薇、胡渐彪、周玄毅,还有邱晨。尤其是马薇薇,相比第一季时的飞扬跋扈、刀光剑影,带着刚刚离婚后的一丝倔强和不服,这一季的她变得柔和委婉,理性知性,更有人情味。
原来她也渐渐(快)过了不惑之年,言语竟然也柔顺了很多。有一件厉害的武器,就是专注。
语言,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最平凡的一件事情,被他们分为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维度。甚至每个维度,都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出常见误区、小诀窍、常用句式。这是我原本想想不到的一个画面。
我选择了其中最常见的一个维度——说服,做了书中内容的思维导图(下图)。这个团队把说话变成了课题,变成了艺术,变成了辩证法。
(四)
第四季最后一期节目的总结陈词是属于罗胖的,这个我曾经关注多少次就取关多少次的男人,终于在《奇葩说》征服了我。
他说:"我们再来定义一下成长,成长就是你遇见一件事,你无法接纳,然后你整个心理人格全部碎掉,整个自己碎掉,然后把那个你原来讨厌的东西,你看看,这个时候你做两个选择,第一个,啪,扔掉,重建,第二个选择,放进去,重建,第二种叫成长,第一种是不成长。认知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个词叫灰度认知,黑白决策,今天各位不管现在你对这个辩题心中有多少犹疑,等会你都要按下那个啪啪钮,这就是黑白决策。每一次我们碎掉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我要不要把那个我不喜欢,让我碎掉的东西放进来?有的人选择不放进来,好,你碎掉,然后你有两件事可以做,第一,自己觉得很可怜,第二,向周围所有的人讨要怜悯,然后可以重建。不怪我,他把我弄碎了。但是我们知道总有一种人会有另一种做法,我碎掉,然后迅速的把击碎我的那个东西,放进身体里,然后重建。"
曾经因为不会说话而摔倒、破相、再结疤的过程就是我的成长。我之所以愿意把这段不愿意提及的往事写出来,就是因为我终于打破了自己曾经的价值观、人生观,愿意用一捧新的泥土,搅拌上丰盈的水分,重塑了一个全新的我。
这个我,如果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的话,那就是甘心承认自己错过、迷失过、不甘过、懦弱过,而现在更加包容这个兼容并包的世界以及自己。
在不断放低的过程当中努力学习和进取,并且勇于在失败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在长期的前行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总觉得成功就是自己必然的道路,也不要认为运气就是自己最好的成功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