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掌握“遗忘学习”
## 本尼迪克特.凯里《如何学习》
如何利用大脑的系统1,去支持系统2。也就是让学习成为自然地、无意识的。
**三个颠覆式的重要观点**:
1、忘记比记得更重要。
2、碎片化学习自有优势。
3、有时候不需要理解就能够感悟。
## 好记性也可能是一种缺陷
什么都能记住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现在信息量我们是记不完的,即使你全记住也没什么意义。不要纠结能不能记住,而是重要信息的筛选机制。
## 遗忘的三个用途
1、遗忘屏蔽噪音干扰。
感兴趣、高兴地、想做的记得很牢,相反的容易遗忘。信息量很大的情况下,迅速过滤。如需记住,不断重复,必然会被置顶。
2、遗忘帮助记忆。
记忆包括两中功能:储存和提取。储存学过的东西其实都已经保留在我们的大脑里了。坏消息是存了很多东西,需要时提取就很麻烦了。存储进去容易时,提取出来会很难;存储进去慢时,可能是一次一次地储存,提取时候却是快的,可能会一瞬间想起往事历历在目。
>我们想方设法追忆,总是枉费心机,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往事藏在脑海之外,非物力所及。它隐蔽在某种我们意想不到的物体之中(藏匿于那件物体给予我们的感觉之中),那件东西我们在死亡前能否遇到,则全凭偶然。
遗忘就是让你把书放回去,如果不再提取,这本书就会自动往后排。如果再次提取,这本书就会被再加工一次,并且放置到前列容易提取的地方。
3、遗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孵化创新点子。
一直去想一件事,试图记住一个东西,会发现效率越来越差,适当的中断把记忆放置一边,甚至干脆遗忘,反而会加深理解。适当的休息而且时间稍长,效果会比短暂休息更好。这里的稍长大概是20分钟左右,稍短是5分钟左右。但是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休息是没有作用的。
**思考**:
1、内查、休息、应急。与自己内心对话;身心休息与家庭生活、需要有精力应对意外。用体验式生活替代消费式生活。
2、生物学解释:“髓鞘质”包裹神经元连接,当神经元初次连接后非常脆弱,经过一次一次重复髓鞘质如电线绝缘层样包裹住,技能就越来越娴熟。当然长时间不用也会断裂失效的。
# 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 对碎片化学习的批评
第一种批评:碎片化学习时间很短,而且经常被打断。
第二种批评:碎片化学习的场景总在变化。
第三种批评:碎片化学习的系统性不强。
## 为碎片化学习申辩
课堂专注学习与碎片化学习效果各有千秋,能不能有收获最重要是在于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其次才是学习方法。
先看看间断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人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有可能讲一堂课时间改为一个番茄钟——25min效果可能更好。
再看看场景变幻,心理学却有研究背景确实会对增强记忆有帮助。在记忆的时候,背景会提供一些帮助你日后回忆提取信息提供线索,当然这种作用时有时无,不一定时时灵验。我们无法复制过去环境,但变换学习场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相对于系统学习来说说交叉混合学习,除了刻意练习之外,我们还学要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应用,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一个动作,而是有意的要交叉训练。并且交叉学习还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参详印证,激发创新。
**思考:**我承认碎片化学习有优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底子比较薄,需要一定的体系做指引,高效点的还是有框架结构,填充才能归类应用。所以在这里把‘读书俱乐部’的体系认真抄录,希望能为我所用。
碎片时间适合接受新知,而整块时间按体系消化才能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
# 认清直觉对学习的重要性
怎样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也能学会。
## 三种不同知识
第一种知识需要先记忆,然后理解;或者先理解再去记忆。比如:求根公式、元素周期表。
第二种知识在实践中学会的。不需要理解,也理解不了。比如:游泳、骑自行车。
第三种知识似乎理解,你知道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但很难清晰的表达出来。比如:画家欣赏一幅画的美感,文学修养深厚人看到一首诗时的感受。
## 学习知识需要直觉
所谓直觉,就是本能性的反应,许多已经内化于胸,是我们大脑自发地识别并学习大量信息的结果。大脑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探寻可能性,并用组块的方式寻早规律。
培养训练直觉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感知能力,你必须一眼看到马上有全局把握能力。
大脑先记住一个参照物,然后以参照物为基础,把相似的事物纳入进来,在组成一个更大的模块,然后再用这个‘组块’去解释更多没有接触的新信息。
**思考:**
我的理解时,靠直觉也不是平白无故的猜,开车时间长的老司机,主动用心的能后从声音判别故障,但是有理论知识才能够更精细、更准确。
# 用第七感洞察互联网六大变化
乔舒亚.雷默《第七感》
尼采所说的“第六感”:对历史规律的感知。具备它才能在看似疯狂的工业革命中生存下去。
第七感:透过现象,看清万物之间相互连接的本质的能力。具备它应对互联时代。
## 我们所处的互联时代
互联时代比工业时代更为复杂。“互联”并不只是互联网。全球生产的供应链,深惠生活中的社交网络,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融通,甚至大脑的运转,都是一个网络。需要将其当做网络体系来认知。
我们所处的互联时代,你是谁,取决于你和谁联系在一起。人这个物种,容易感知天气冷暖变化,也能体察人世间悲欢离合,但我们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奇差。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互联时代,而且据说已经进入“互联时代下半场”,但大多部分人依然浑浑噩噩。更糟糕的是许多时代精英们,似乎也不知道互联时代意味着什么。
## 新权力阶层崛起
欧洲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权力精英无非是商人、军人、智者这三个群落。后来工业革命中技术官僚和思想家取代了原来的智者(来自于神职人员)。在互联时代新的权力阶层是掌控网络体系的人——互联时代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做技术的主人、仆人,可以做时代的隐身人。但是千万别做敌人。普通人能够成为仆人已经是万幸了。
## 互联时代六大变化
一个人联网可能延迟,但不会延迟太久,最终一定会联网。
1、网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分配力量。普通人、小人物被赋能,同时大公司和网络协议的影响力也空前巨大。网络不是平均的,它有核心和外围边缘之分。
2、网络是个复杂体系。对比喷气机与雷雨,前者可以被理解、预测,后者看似平凡,但无法精确预测。网络就是不可预测的,往后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3、网络核心力量控制了我们。控制网络核心的力量控制了所有连接它的人。过去重大变革在明处,在报纸的头条部位。现在,头条新闻是被算法和网络设计者主宰的。我们看不到“黑匣子”内部只能在发生后在突然察觉。
4、新的权力阶层正在崛起,他们对网络了如指掌,而且大多非常年轻,他们能够掌控商业、政治甚至默默影响我们的思想。但是他们自己可以不受历史、政治和哲学的影响。
5、地理已经被改写。过去要控制陆地、海洋、天空,如今,更重要的是控制网络拓扑结构。拓扑结构决定了信息传递方式,也决定了权力的布局。这是互联时代的“地形地貌”。
6、时间被改写。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我们消耗更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得更精彩。时间被压缩了,为了获得这些便利,不是不觉大家放弃了隐私与自由。
**思考:**
时间、空间出现巨大改变。权力阶层、个人影响不断扩大,互联时代同样也不是平面、平均的。但是人性不变,这是我们唯一能够寻找到的线索,来向未来的复杂窥视一眼。
# 互联时代的三难选择
前面都讲的是个人接点,需要开展的更高,才能看到全景。
## 三难选择
速度、开放、安全是互联时代的三难选择。
一个网络系统,可以做到迅速、开放、安全,三个目标都很诱人。但是我们最多只能选择两个目标,同时放弃第三个。
**选择迅速和开放**。会受到安全威胁。一座城市对游客便利,同时也对恐怖分子不设防。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习惯,同时隐私也被公主与时。
**选择开放与安全**。机场安检对所有旅客开放,保证安全。这样我们需要提前2小时出行才能正常登机。
**选择速度与安全**加入私人会所,登机走贵宾通道,系统是更加封闭,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 坚守门户政策
我们无法降低互联时代的速度,那么只好在开放与安全之间选择。毫无疑问大部分还是选择了安全,毕竟生存下去才是根本。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墙,保证着墙内人的安全。加拿大与美国比邻而居,国界体现在加拿大两省之间的贸易量远远超过与美国一个州之间的贸易量。六度空间理论告诉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仍和一个人交流。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超级联系人”,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
应对安全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开放。不能干脆修一堵墙,闭关锁国。只能开一扇门,制定规则,主动管理,可进可退,易守难攻。我们理解国家、企业政策、战略,都要多从门、墙角度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