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希望通过精心阅读某一本书(可以是灵感类书籍也可以是励志类书籍还可以是其它某一类书籍),能够从中习得为人处世之道,以便其在生活中使用换来需要的东西。事实上,这是一种带着追逐分离外物的做法,所以就算再读得精细也不能寻得真理——适用和属于自己的真实力量的一部分。
基本上的人都是这样,这是因为人有贪欲之心。若是付出没有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回报,那么这样的付出就是没有意义,然而一万个人中却只有一两个选择了后者。
若是一个人在做任何事之前考虑的都是是否对自己有益或者能不能带来财富的话,那么这样的人醒着的每一刻或者在做任何事之前的每一刻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想,而不能合理地抓住机遇。这一点很重要,他会直接或间接地浪费人的体验,因为想是永远想不明白的——倒不如在做中想——“知行合一”。
人生是一场游戏,有的人选择痴迷于其中,努力地去玩好这场游戏。后来经历了太多的物质追逐后,他们开始变得思索自我,于是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远离这个会让人恐惧和痛苦的游戏,而有的人则进入了一种“真”的状态,即身处这场追逐分离的游戏中而不去玩这种游戏,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的真实力量的发展。这便是《太傻天书》教导的做人的思维,也是很多哲人的做人方式——“不争之争”。看上去很搅,但确实是最佳的方法,正如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国古人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对立统一“,没有完全对立的东西,有对立的就极有可能有统一的一面。例如,“买”与“卖”虽然对立,但是统一起来就是“买卖”;“好”与“坏”虽然对立,但是统一起来就是“好坏”,一般是指物质质量的好坏或人的人品是否高尚。
太傻在综合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后,整理出一本较为完善的《太傻天书》。该书自称“是你最后的一本书”,“是一本只关于你的书”。但是它是否能做到呢?其实人无论是看什么书,只要要想从中真正地成为自己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人与别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固定的程式是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而且也违背了创始人的本意,所以每个人都要靠自己修行。也许《太傻天书》存在的意义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教你了解你自己——与很多灵感类书籍一样。
请你发自内心地问问自己,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东西是别人教授给你的吗?恐怕还不够一只手的手指头吧!而所有打着能够教你什么东西的体系都似乎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奇,从每个人的经历来看,都不得不说绝大部分人或体系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正能够言出必行,行必果的少之又少。
简单来说,所有体系的被后世固定下来的程式真的是创始人真正想要传播的东西吗?这一点我很难相信它是真的。鲜活的生命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野外求生的还是在城市中忙忙碌碌的——尽管所有东西都只有差距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到了某一个点时会融为一体。但是在融为一体之前他们都有权利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为他们所有“人”都只是在体验自己——没有任何体系的固定程式能够教导你什么,它们都只是能够帮助你了解(或研究)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