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和家长,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想积极纠正他错误的举动作和冲动。这种行为是对还是错呢?
大家知道,我们都喜欢乖的孩子,但是乖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乖,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另一种乖是当面乖,而背后却很调皮。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有的老师只要发现学生犯错,就大声训斥,完全不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害怕犯错,做什么事都中规中矩,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孩子没有创新思维,不敢去创新。他的内心直到怎么做不犯。这种孩子在老师面前是很乖的,但是背地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因为他的这种乖是被逼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种乖是演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容错机制。
什么是容错机制?
就是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在不犯一些原则性错误的时候,允许孩子犯错。)
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我们去纠正。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发自内心的想去了解犯错原因的思维。
在《父母的格局》这本书中,有这样句话: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
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可以让他了解到犯错的原因,犯错的后果,如何避免犯错误。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高他的思考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也是成长之母。
青春期的叛逆其实很多时候和父母、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请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让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