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2月16日 星期六 雨
最近南太湖论坛上一直有人在议论《流浪地球》,说如何如何的好看、3D特效如何的有诚意、剧情如何的精彩。我女儿也和她同学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说还可以。我就一直心里痒痒,一直在支付宝上想抢19.9元的特价票,抢到了就打算去看。但是外面显示19.9元,点进去却是40几。后来我看到至潮影院的有些场次只要29.9元,就给自己买了一张票。一个人看是有点没意思,但老公没空。……好吧,我买票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请老公看。后来想到了,安慰自己说,老公反正没空。看完我后悔了——后悔没有给老公也买一张票,我可以凑他的时间呀。这么好看的电影,真应该让他也去看看。
正规的影评就不写了。最近无法好好思考,有点“傻大憨粗”综合症,好像我的思考力不知被谁封印了。就简单谈谈我对这部剧的印象。
这部剧结合了科幻片和灾难片,同时富有人文情怀。
从特效来说,满目疮痍的地球、冰天冻地的场景、死寂一般的城市。无处不透露着地球岌岌可危、人类濒临灭绝。地震时摧枯拉朽的场面、大厦倾覆时碎玻璃混合钢筋水泥瞬间化为废墟、激起滚滚尘浪……无不显示出3D制作的逼真。喜欢看大制作、大场面的观众一定不会失望。
从内容来说,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拯救地球的故事。太阳极速衰老,进入膨胀期。不断膨胀的太阳将要把地球吞噬。所以人类计划把地球发射到另一条轨道上去,逃离太阳,进入新的恒星体系。这个计划就叫做“流浪地球计划”。
整个故事以“空间站”和“地球”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地进行。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刘启一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十多年前被送到空间站服役,为推动“流浪地球”计划而工作。而地球上,联合ZF也组织了很多“援救队”,来配合空间站一起推动计划。
刘启和妹妹韩朵朵以及他们的外公韩子昂因为机缘巧合而参与到了“援救队”的行动当中。
故事一波三折,希望忽明忽灭。人类硬是在绝望中杀出一条生路,保住了地球、保住了家园。这是个很有想象力的故事。
特效也好,内容也好,只是故事的外壳。而人文情怀,才是它的内核。
它的人文情怀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说开头,地球已经危机四伏,人类已经移居到地下城生活。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依然生活得很淡定、俗气地快乐着:地下城的商业街很繁华,打游戏的打游戏、搓麻将的搓麻将、兔女郎好像在促销还是在干嘛,一男子对兔女郎起了“色心”(好像并没有实际行动),被他老婆狠狠地骂了一顿。学校里老师上着课,学生们在朗读关于“春天”、关于“希望”的课文。电视里的节目透着过年的气氛……虽然人类已经濒危,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地下城依然秩序井然。开头的这一段,看似与主题无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般地闲散之笔,不咸不淡,却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人情的温度——与后面地表的天寒地冻形成对比。这一段寓意着,有人的地方就有温暖、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园。这么美好的家园当然不愿放弃,有温度、有血有肉的人类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芸芸众生,都是可爱又可怜、卑微又有韧性。
再比如,刘启的外公韩子昂在开车护送火石的途中的碎碎念。他说,以前,人们不关心太阳,只关心一种叫作“钱”的东西。他挣钱不多,但是很开心。他老婆不会做饭,只会煮葱花面,煮的面很难吃,但是他全部都吃完。这一段真让人有一种不胜今昔之感。
再比如,地球还有倒数七天的时间,全球广播宣布了这个噩耗,让每个人回家,和家人团聚。人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家”和“家人”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处体现人文情怀的地方,也是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是人类决定最后一击,在全球广播的号召下,原本四散的各个救援队又聚拢来,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天昏地暗中,所有的车灯都亮了起来,汇成了星星、汇成了海,灯光在奔流……我觉得这个画面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最后刘培强的毅然赴死和全人类的得救更是将观众情绪推向顶点。
剧中的对白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贝加尔湖畔钓桂鱼,去重庆吃火锅。”比如“贝加尔湖解冻需要1500年。”“我的儿子还有儿子,儿子的儿子还有儿子。”
流浪地球整个计划完成,需要经历100多代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坚韧和毅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这部剧多次提到“回家”,多次表现绝望中的希望。
“愚公移山”、“回家(守护家园)”、“希望(永远不放弃希望)”,是这部剧人文情怀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感动人的所在。
这是一部有层次的影片,特效——内容——内核,逐一打开我们的视野和心灵,满足我们多层次的体验。
一部有层次的影片——观《流浪地球》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