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对孩子有很多期待,布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照立好的规矩顺利成长。
父母往往发现,给孩子立规矩很困难,孩子很多时候不肯配合。有时父母想让一个孩子去完成一个任务,总会很苦恼,需要一遍遍地催促,孩子会装作没听见,甚至会出现所谓的熊孩子,不服从父母的命令,不遵守规矩,让父母烦恼不已。
其实父母往往有认知误区,他们觉得孩子喜欢毫约束、随心所欲的生活。实际上,孩子非常愿意过有规矩的生活。一个家庭如果有规矩,孩子的行为有章可循,反而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孩子可以很好地管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放纵式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哪里是行为界限,哪些是不合适的行为,自己该如何做。
既然父母希望孩子守规矩,孩子也愿意接受有规律的生活,那为什么现在父母给孩子立规矩总是失败呢?原因是父母们没有掌握立规矩的技巧和方法。凡要立规矩,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规矩规定的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办到,父母就无法成功地在家庭中立下这条规矩。父母给孩子设计的规矩,通常都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合作的事情,比如睡觉、吃饭,这些合作不存在孩子会不会做这一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应该是这样的:父母预先考虑好奖惩制度,在孩子做对或者做错时,及时给予奖惩,加深孩子的印象。举个例子,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希望孩子每次只看一集动画片,只玩20分钟电子产品,父母该如何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馈呢?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沟通,预先和孩子报备要立规矩这件事情。以不允许长时间看电视为例,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开始限制看电视的时间了。”
其次,和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原因。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影响视觉神经发育,老了容易得白内障,看不见东西,哪里都去不了。
最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具体的实施计划。每一次看动画片只能看一集,看完后妈妈会来通知:“一集动画片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这句话说完,妈妈就立刻关上电视,之后父母要让孩子复述一遍规矩,加深印象。第二天,当孩子看完一集动画片,妈妈应当立即实行昨日立下的规矩,一字不漏地告诉孩子:“一集动画片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然后关掉电视。这就是所谓的程序公正。
如果孩子因为不能再看电视而发牌气,在地上打滚哭闹,不接受昨天他已经同意的规矩,父母这时候不应该发表任何感受和意见,只需要默默看着孩子,或者走到一边,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会儿。因为这是昨天和孩子已经商定好的事情,所以无论孩子怎么反抗、要赖、哭闹,父母都应该坚持原则。通常孩子在哭闹半个小时后会恢复平静,这时候父母依旧保持沉默,不责备孩子,不对事件发表评论。到了第三天父母依旧如此执行规矩,孩子会联想到前一天自己的哭闹得不到关注,没有任何结果,便会乖乖地服从。第四天,孩子至会主动要求妈妈关电视:“妈妈,我一集动画片看完了”立规矩的步骤便是如此,父母可以举一反三,在其他事情上尝试立规矩。
立下了规矩,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个过程中既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哄孩子;原则坚持了,也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长大之后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掌握了好的教育方法,对父母的规矩心服口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