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杨绛:抱着搀着,护得孩子失去了机灵,《我们仨》的育儿真经

杨绛:抱着搀着,护得孩子失去了机灵,《我们仨》的育儿真经

作者: 花溪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18:21 被阅读0次

好的家教是有传承的,《我们仨》里有一段话描写到:我二姐比大姐小四岁,妈妈教大姐方块字,二姐坐在妈妈怀里,大姐识的字她全认得。爸爸在外地工作,回家得知,急得怪妈妈胡闹,把孩子都教笨了。

惊奇!孩子早早认识方块字,当父亲的不但没有高兴,还隐有担心,孩子教笨了。这与我们急功近利的提前教育相比,这也太不“上进”了。而这样的父亲教出的女儿却是“最闲的妻,最才的女”,而她的女儿也教出了最自由最爱父母懂上进可回旋的“圆圆头”,还写了文笔哀而不伤的《我们仨》。

作为家长,我极力推荐所有的家长都去读一读《我们仨》,虽然时代不同了,成长背景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这平淡无奇而老练的文字中,你会收获很多。

旁人和世俗的评价看开就好

“能和钟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钟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

钱钟书居然还觉得为一个学位赔掉许多时间,很不值当。当然后来钱媛身体素质比较弱时,夫妻俩就可以安排孩子休学,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自始至终他们仨都很清楚。别人的评价,别人的价值观丝毫不能影响什么。

《我们仨》告诉你自己的意愿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需要重视的。所以在小学生全体“奥数”时,家长要理智的判断自家孩子的精力与天赋,而不是从众之言。其他可以以此类推。

可以“各持异议,不必求同”的家庭环境

家庭中也存在“一言堂”,大家长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孩子自然很难能够有独立看法,尤其是对小孩子。当然即使只是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有一个是“必须的正确”,听不得不同声音。我们看下杨绛和钱钟书,两个人都是学者,针对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争执有有疑问,他们最终达成一致: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

这是杨绛对于钱钟书的态度,这种坚持也体现在“圆圆头”的前途选择上:“孩子自己决定的事,不予干涉。”

在平日的教养中,杨绛也提到:我对她绝对放任。

钱媛并没有因为这种放任而走偏,她的人生众所周知的优秀,可见只管教并不一定那么的有效,而开明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氛围影响才更重要。

百般看护不若给她一个有趣的灵魂

“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杨绛和钱钟书在牛津时,饭后散步被称为“探险”,走得慢玩得多,后来在运动年代,两个人也热衷于去动物园“探险”,观察有趣的动物。

人生平淡,过得有趣就好。钱钟书跟女儿都有些“呆病”,杨绛称之为“格物致知”,书中描述了好多由此引发的趣事。文中又讲到“圆圆始终跟爸爸最哥们儿”,谈到女儿和“爸爸没大没小地玩闹,简直变了个样”。

而他们俩对孩子的看护,似乎从小就不怎么“讲究”,讲圆圆是从一个小动物长成一个小人了。两人看书时,就把女儿放到高凳里,摊一本书给只铅笔。

在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孩子小时我们百般看护,生怕吃得不够精细,养的不够小心。孩子大了我们又唯恐他不够机灵不够“学霸”。事实上,家长做好自己,孩子也会很棒,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天性,以及给她一个有趣的灵魂。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我们仍希望孩子能有个温暖的童年,有个自由的童年,有个有趣的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抱着搀着,护得孩子失去了机灵,《我们仨》的育儿真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rs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