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对《石壕吏》的解读

我对《石壕吏》的解读

作者: 伊平123 | 来源:发表于2021-08-17 08:07 被阅读0次

    关于杜甫《石壕吏》,历来有不同解读。以下是我在《唐诗传奇》中对于《石壕吏》的解读和演绎。拙著《唐诗传奇》是一本长篇小说,对于包括《石壕吏》在内的百余首唐诗的解读较为全面,颇有精彩看点。

    《唐诗传奇》选读(选自第9章)

    杜甫到达石壕村时,天已薄暮,便投宿在村东一位老翁家中。老翁衣衫褴褛而慈眉善目,他的妻子是一位温良的老妇人。旅途劳顿,诗人躺在土炕上,没多久就酣然入睡。

    入夜,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杜甫被吵醒了,只听见隔壁有人在急促地低声说话。

    老妇人的声音:“你赶紧逃走啊!”

    老翁的声音:“我走了,你怎么办?”

    “他们不会抓我这个老太婆,你跳墙走!快!”

    外面敲门的声音更猛烈,几乎是在砸门了。

    “来了,来了!乡官爷,我来给您开门了!”老妇人一路小跑,吱呀一声打开户门。

    紧接着,传来凶神恶煞般的叫喊。杜甫知道,这是乡吏在怒吼,他因为在门外等得久了而怒不可遏。到石壕村之前,诗人路过新安,见识过一位“新安吏”,目睹了乡吏对待百姓的冷酷无情。而这位“石壕吏”的脾气,毫无疑问比“新安吏”更大。

    这时,老妇人一声惨叫,大概是乡吏扭住了老妇人的胳膊,她痛苦地哭喊起来。

    杜甫在隔壁,不由得义愤填膺,很想冲出去,制止乡吏的行为。但他又想,此时即便冲出去,恐怕也于事无补,只能压住怒火,静待事态的发展。

    大约是乡吏感觉到自己太过分了吧,放开了老妇人,老妇人的哭声也平息了。

    乡吏用冷冰冰的声音告诉老妇人,要她把家里的男丁交出来,送到战场上去。

    老妇人强忍悲痛,低声诉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战场上去了。前些天,一个儿子写信回来报丧,他的两个兄弟战死了。”说到这里,老妇人哽咽起来,窸窸窣窣地掏出儿子的书信,交给乡吏看。

    听罢老妇人沉痛的话语,杜甫心如刀割,联想到战局形势,顿时明白了老妇人一家悲剧的原委。他知道,此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唐军也大举开始了清剿行动,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领数十万大军,将安庆绪所部包围于邺城。但是,由于唐军指挥不统一,数十万大军竟被史思明带领的援兵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老妇人的三个儿子有两个战死,就是死于惨烈的邺城之战。邺城之战落败,唐军伤亡惨重,使得朝廷不得不继续征召兵丁。于是,乡吏就半夜到村里来抓人了。

    杜甫又听见乡吏的声音,显得缓和了一些:“我也是奉命行事。大唐官军正在河阳与叛军对峙,官军缺少兵丁呀!”

    老妇人以实相告:“我家里再也没有可以当兵丁的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我的儿媳妇在家里,她要给孩子喂奶,而且,她连一件完完整整的衣裳都没有,怎么能出门呢!”

    “这么说,是要让我白跑一趟吗?”乡吏又在吼叫。

    老妇人的声音突然激越起来:“乡官爷,我跟你走!我虽然是年老力衰的妇人,但我愿意连夜赶往河阳,到军营去。石壕村离河阳不算太远吧,现在走,也许天亮之前就能到,还不耽误为官军准备早餐呢。”

    “这个,这个……”乡吏结结巴巴。

    老妇人慷慨陈词:“我的两个儿子战死了,还有一个儿子在战场上。我去给官军做饭,就是给我的儿子做饭啊!”

    一席话,听得杜甫泪如泉涌。

    夜色深沉,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老妇人跟着乡吏走了,她弃家而去,奔赴河阳了。

    这时,从另一个角落隐约传来年轻女子低微而断断续续的哭声,那想必是老妇人的儿媳在哭泣。

    这一夜,杜甫肝肠寸断、辗转难眠。百姓是深明大义的,两个儿子战死了,儿媳连遮体的衣服都没有,老妇人为了保住家乡不受叛军蹂躏,依然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而乡吏们呢,他们把百姓视如蝼蚁一般,动辄就张牙舞爪地欺负百姓。在乡吏背后的州县官员,还有大唐朝廷,又扮演的什么角色呢?诗人愤愤不平。

    天亮后,杜甫要继续赶路了。他推开房门,迎面撞见刚刚返家的老翁。老妇人不在,他只能与老翁告别了。

    杜甫竭力想要跟老翁说几句宽慰的话,却不知怎样开口。

    老翁神情木然,从干裂的嘴唇中吐出一句话:“唉,死去的人永远不会复生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吧。”

    听了这话,杜甫心中顿觉苍老万年,一如眼前空旷寥寂的山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石壕吏》的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sb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