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事父母者,为孝。故古人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话有其局限性,比如古代的交通工具落后,日程不过数十里,另外野外环境恶劣,除了要防患野兽,还有强盗。现在的治安和交通工具都不可同日而语。故现在父母在远游者比比皆是。此不可谓不孝。
而我在西藏出差途中,得到了丈母娘驾鹤西去的消息,没有惊骇,只感异外,按前几个月回去看她的状态认为至少活个三年五载不成问题。丈母娘除了神志有点不清以外,在其他方面,特别是是精神状态方面非常人所能达到。其表现在骂人方面,特有一股冲天豪气与刻薄味道。在以骂人彰显其家长威风的案例中,丈母娘可谓是最后一代封建家长制的终极代表。
我是回不去了,且不说远隔四五千里,就是疫情也不允许随意出行或回归。丧葬之事也就只能辛苦妻子的兄弟姐妹了。农村习俗,先人在家里停棺三,五天,请七,八上十个道家先生,摆一个道场,这些必不可少,请邻里乡村的过来,假装拍棺恸哭,放些鞭炮,赢得一个孝字,也是不可缺少的流程。当然,见有人来下跪磕头是惯例不能省,有些聪明的人,膝盖下垫一些稻草或毛巾,免得伤了皮肤。
既然无法灵前守夜,那就以孝道写篇祭文吧。丈母娘的娘家家势我不了解,略有听说,一次,丈母娘的大哥从台湾回来寻亲,她的另两个农村兄长,一人穿一件没有扣子的棉衣,腰间捆着一根草绳在县招待所见到几了十年不见的大哥,然后,就是这位大哥给了他们很多钱,又给两兄弟各建了一个楼房才罢。老丈人家势我是知道一点,老丈人其父为一介武夫,当过某某长的保镖,后求田问舍,又会一些邪术(如用土方法治疗疯子)在当地也算是不折不扣的一霸。而其父又只有一子一女,对儿子也就是我老丈人格外看重。在老丈人孩提时就定下一门娃娃亲。也就是我的丈母娘。据说丈母娘八岁时便“嫁"了过来。
说是嫁,其实是一种买卖,大抵因为丈母娘家里贫穷故,而老丈人家里田地甚多,基于各取所需。就这样,一个从八岁便离开自己的家来到婆家的女子,注定一辈子便在老丈人家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可以说,丈母娘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女子的宿命。
可以想象,一个八岁便离开自己的娘家,来到一个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生存,生活,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又是需要多少勇气来面对。就这样丈母娘在这个家里由弱小开始野蛮生长,到结婚生子,一步步磨砺成可以风来迎风雨来挡雨的具备顽强生命毅力的人。
丈母娘同我的交集并不多,因为我一直在外,包括我的小孩。记得一次我女儿同她妈回去时,还特意同妈说,这次我回去,你要同外婆讲清楚,我是回来看舅舅的。个中原因不说也罢。
从去年开始,丈母娘便经常吵着要回娘家。有时自己突然打个包袱要走回去。有时候嘴里会胡乱念着她已经死去了几十年的的娘。胆小的人同她住一起都要被她吓死。
丈母娘走了,对于她的娘家人来说,是最后一次的凑热闹与抹眼泪。是否真的有眼泪这回事我是不清楚了,即使有我在千里之外也感受不到。不过,根据丈母娘生前离他们咫尺之遥却没有盼到他们的脚步声来看,这种流泪的可能性应该为零。
说是写祭文,却真的不知道能写些什么,丈母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藏克家曾经说过,倘没有人记得起这个人,那么这个人便真的死了。一年一度的清明,丈母娘还是有人会记得的,凭这一点,也不应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