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00《好好说话》(36)用“基础模型”,让对方秒懂你的意思

400《好好说话》(36)用“基础模型”,让对方秒懂你的意思

作者: 静无波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10:49 被阅读0次

    我们对一个陌生事物的认知,

    始于“大致归类”,

    而非“精准描述”。

    !.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公司的活动策划,跟同事商讨企划方案时,常常觉得他们很难理解我所描述的场景到底是怎样的。我该怎么讲才能让他们快速理解我的想法呢?

    常见的说法:“这次活动企划就是······(讲细节)”

    更好的说法:“这次活动企划,类似于你们知道的那个***活动,主要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分别是······”

    ?.为什么要这样说

    要想迅速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就不要从细节着手,而要从“基础模型”着手。这是因为我们对一个陌生事物的认知,始于“大致归类”,而非“精准描述”。在帮助对方进行初步归类和定位之前,直接给细节,反而会让人徒增困惑。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从认知规律来说,没有任何人,能够从细节出发,快速搭建起整体认知。就好比“盲人摸象”,就算你把细节拼凑在一起,别人也不一定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可是,如果你一开始给出“基础模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你一开始就讲我要策划这个活动,是我们这个细分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大家立刻就能明白,你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有固定议题的、基于会员准入体系的高端论坛。即使你在很多方面跟达沃斯论坛差得很远,至少也可以让大家先有个概念,然后再修修补补,逐渐细化。

    要知道,人和人永远都不可能正好处在同一频道上。你心里清楚的概念,在对方听起来却是云里雾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所以你先别急着灌输自己的新观点,而是要想想别人心里已经有什么观点,其中又有哪些可以用来说明你的新观念。对旧观念稍作加工,是让对方秒懂新观点最简单的方法。

    +.延伸思考

      使用“基础模型”时要特别注意,在别人理解了你想传达的大致观念之后,接下来就要强调细节上的区别。这样做,一来是突出你的新意,不跟原型混淆;二来也可以让对方理解更为精准,避免先入为主的误解。比如《异形》固然可以说是太空版的《大白鲨》,但是在跟美术设计谈怪兽的造型时,一定要强调这毕竟是“太空版”的,脑洞开得更大才行。

    *.随笔

      今天孩子参加《楚才杯》作文竞赛的初试,属于开卷开始。我看了一下,总共有6个题目可选。其中题号六最难(孩子自己选的是题号五),这个题号有点意思。

    六号题目是:“下图是中国当代家长对孩子前途的预估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下降的曲线。请根据图表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家庭,家长实际展开写作。题目自理。文体不限。”

    这个家长预期曲线,其实就和马拉松长跑一样:刚开发令枪的时候,大多数人差距不大,多用点力,就可以跑到最前面,选手信心满满;随着时间的拉长,大家慢慢拉开差距,这时候选手的预期开始慢慢降低;到比赛后期,大部分选手发现和领先的第一集团差距太远,已经很难追上了,这个时候心理预期变成了“能跑完马拉松全称就好”。

    而优秀的马拉松选手,最开始就不冒尖,但是也不落后。一直保持在领先的第一集团里面,直到最后100米才冲刺。其心理预期反而是一个不断向上的曲线:先预期跑完全程就好;其后能保持在领先的第一集团就好;最后是冲刺一下,还可能拿到名次。

    所以,我们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是“学习是场马拉松长跑,大部分时间保持在领先的第一集团就好”。把学习比作“马拉松”就是一个很形象的“基础模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00《好好说话》(36)用“基础模型”,让对方秒懂你的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yq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