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做一件事之前,我倾向于以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讯息,判断这件事有多大可能性成功,投资回报率,边际成本,种种。最后发现往往再我考虑的时候,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或一件事开始前雄心勃勃,而兴趣和决心都在漫长的征求意见,判断得失中消耗光了。
可能是吃过不做调研的亏,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母让我自己选择,被各类律政剧洗脑的我毫不犹豫的报了法律专业,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原来有如此多的不同,原来电视剧中种种在现实中及小可能发生。仍旧不甘心,去国企法务部,省检察院,法院实习,发现自己脑补中的热爱不过是空中楼阁,自由的律师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法官,检察官不自由,了解过后,满心失落:真的要选择法律作为终身事业?填报志愿是多收集资料,了解各方面讯息,而不是凭着一腔自以为是会更好?
于是去快消做实习,去校内的初创互联网企业做项目,找自己适合的方向,但每当觉得对某个行业很有兴趣时,总是会想:这真的适合我吗?我真的想放弃过去,在这个行业发展吗?
觉得自己吸取以往教训,之后就去看各种相关人士的言论,听师兄师姐的经验,看知乎看博客,最后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搞不清自己以后的路这么走。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吧,每天熬到凌晨才睡,觉得自己很忙,却不知忙的所谓何事。总是想着少走弯路,却不知不觉越绕越远。
后来突然有一天,醍醐灌顶一般,想通了。
听再多别人的讲述,看再多行业分析,做再多心里测试,都无非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积累的再多,也不如直接经验来的更贴合自身。
没错,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得到各种资讯,你可以获得各类人的教诲,你觉得你懂了很多,但所有想法都是纸上谈兵,而接触到现实,会发现你一无所知。
而对我个人,那些技术大牛金光闪闪的履历并不适合我,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励志经验也并不适合我,或许我会发现和我很接近的人,或许我会找到和我类似的职业轨迹,但那些都不是我。每个人,都会发现事件之事绝不是非黑即白,而面对一个行业,水深水浅,也不是可以可以借别人的只言片语就能知道的。
那我该怎么办那?
我唯一所有的就是时间,我唯有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行业,不断去试,不要又想每天待学校上课又想接触社会,不要怕输。假如还不到20都输不起,那还能指望我做什么那?
也不要多想,在试的过程中,学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是应用软件的能力,可以是一种思维,在试的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什么,是远比花时间观望来的有意义。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每一天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要把时间花在无意义的思考,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海市蜃楼中。多背几个单词,多读一本书,多写一段代码,或者写一份策划书,总之拿出一些成果来,都能让自己比昨天有一点点进步。
我即是我,是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未来,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