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消除不良的六个步骤:把握不良发生的状况、查明不良品的对象范围并标明、紧急时的判断与防止当前不良流出的措施、报告上司(管理者・监督者)、不良品处理的协商和责任部门修正工作的落实、不良品的处理(选别、修正、报废等)。

在工序内建质量的本质是坚持质量管理“三不原则”,即“不隐藏、不流出、不制造”,是在“加工者-质检员”对自己作业范围的产品保证其的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出至后工序(顾客)。
不隐藏(警报):将所有与不良有关的问题点暴露在阳光下。不隐藏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对策
①可视化:良品条件、异常、状况、差距、隐患、缺陷的可视化。
②预知警报:如果导致不良的异常和错误发生时,通过光和声音来传达。
③发生警报:如果发生不良,通过光和声音来发出紧急通知。
不流出(防止):发生的不良品决不会流入下一个工序的方法和策略。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一方面通过可视化管理不良与敢于将问题显现化,不懈的追求问题的显现化和改革是实现和客户同期生产的条件;另一方面防止不良流出,需要针对问题立即落实临时对策,确保生产的顺畅。同时每日发生不良的问题需要在24小时内找出根源问题,对源流问题进行改善。
通过机械原理或管理的闭环实现傻子也做不错的办法,称之为“不让他人制造不良”。
对策
①ANDON:呼叫、停止、等待、锁定、改善、解除。
②标准化:作业的标准化、判定基准的标准化。
③简便自动化
不制造(隔离):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时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一方面全面落实标准作业,考评方式是员工理解标准作业100%,执行标准作业100%,也称之为双百任务;另一方面全面的落实变化点管理,制造现场更多的是4M变化,即人机料法计划性变化和突发性变化的管理。
对策
①不制造、制造不出不良品的流程、程序、机制、设计。
②标准化的设计、流程、程序、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