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又是一个星期六,我的两个孙子孙女,下午齐聚爷爷奶奶家中。这几天武汉的天气真热,进门就开启空调,嘴里吃着冰淇淋,手里玩着手机,还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你他吗的,我老子小时侯,像你们这大,这几天正在搞双抢。”小孙子调皮的对我说:“你当干部怎么去抢什么?”“老子去抢插秧,农时抢季节,误了农时就没有饭吃,你知道吗。”说起来这也好笑,难怪他们了,现在就连60,70后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
今天你们都跟我听到,我就跟你们讲一讲农村农民搞双抢的故事吧:“我们的老家,地处沉湖之滨,以种植水稻为主,过去一般是一田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上二季稻,还务必在立秋前将秧苗插下,如果误了农时,收成将减半,甚至是绝收,从七月初到八月一日前,只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
在我的记忆中,它却是维系所有我们农家生活命脉里的一种繁重劳动的代名词。双抢时,都要举家上阵,从7.8岁开始,在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就留下了我们儿时那瘦小的身影。
天还朦朦亮,在大人由轻到重的呼唤声中醒来,揉着睡眼惺忪的眠睛,很不情愿的从打满补丁蚊帐中钻出来,慢吞吞的走向屋后的茅房,解决掉一夜的憋尿,接着听着大人的唠叨声,喝下几碗粥,赤着脚跟在大人的背后,双抢期间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早上清凉,是扯秧的好时机,清新的空气里夹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的小草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在初升的太阳下闪耀着,不时滴落在奔走田埂上人们的脚背之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一大把整齐的扎秧草放在屁股下的秧马上,人们弯着腰把秧苗一小把一小把的从秧田里拨起来,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的把秧苗根部的泥巴洗去,再从前面抽出根扎秧草,简单绕拧成细绳,熟练的打过活结,随手就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丢在身后。不一会儿,后面翠绿的秧把越来越多,个个都像土兵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秧田里,在阵阵秋风中飘摇。
秧田必须要水源充足,农田水利不发达的年代,一般都依池塘周边而做水田,背阴凉快点的坡子下,恰恰也是蚂蟥的天堂。我小时侯,在插秧时,除了腰酸背疼外,最怕的是蚂蟥,从秧田里走上来,吸附在腿肚上几条蚂蟥,已是滚圆滚圆了,一头粘连在腿肉里,吸饱了就会自已滚落下来。这时我们一边骂着,一边习以为常地从腿上将它们拽下来,找根细树枝,插进蚂蟥体内,随着滴落的血,蚂蟥皮被整过穿肠翻了过来,丢在火辣的太阳下,终究化成一滩水,再也不能复活了,蚂蟥这个东西最讨厌。
双抢中的伙食和平时差不多,时不时的有个自家种的菜瓜吃吃就不错了,父母隔三差五的鼓励我们,双抢搞完后给我们吃蒸肉,我们就无比幸福的期盼着。有时候正吃着饭,突然,天空传来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人都无奈的扔下饭碗,离开饭桌,奔了出去,六月天的脸,说变就变,雨可能即将伴着刚才的雷声呼啸而至,我们得快速把上午摊晒的稻谷收起来,否则雨把稻谷淋湿后会发芽,那上半年就白忙活了。此时,弯里好多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即便你家没有晒谷子也会赶过来帮忙。用各种工具将稻谷团成一堆,用大塑料薄膜盖上,整个过程是火急火燎,容不得半点松懈。自家的稻子收好后,还帮助其他家的忙。总之,必须保证所有稻谷不能淋雨,淋雨的稻谷是交不公粮。夏天的阵雨,来的突然迅猛,走的也快,很快天又放腈了,这时总觉得这雨是捣乱的,大人们都骂起了天。
冰棒冰棒,香蕉冰棒,冰棒冰捧,豆沙冰棒,一声声吆喝伴着自行车铃铛声,好多孩子们口水直流,卖冰棒的来了。大人为了鼓励我们继续好好的干活,也拿点零钱出来给我们解馋。五分钱一根,我们高兴极了,冰棒太令人回味无穷了。终于雨后的凉爽经不住太阳公公的霸道,到下午左右,息风了,整个田野又像一个蒸笼蒸,闷热不堪起来。插秧的人们个个是汗流浃背,草帽下的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里,一阵刺辣,却也无法分生手来擦一把。我们将手里的秧苗分成一撮撮,快速的按进滚烫的泥巴里,弓腰有序的往后到退着,一棵棵秧苗也就慢慢的将水汪汪,白茫茫一片的水田装扮得郁郁葱葱起来,插秧也是一个技术活,插的不好,就不能成活,回头还要补棵,插秧最难受的是腰,一天插下来,腰疼的直不起来,大人还说,青蛙无颈,小孩无腰,小孩那里有腰疼。
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了下来,好像整天锋芒四射让他自已也不好意思了,人们经历了一天的劳作,体力消耗的所剩无几,可深知明天农活任务更加艰巨,不得不在蚊子的叮咬下,继续奋力抢收播种着。
天色渐黑,池塘边上挤满了人,洗脚的,洗农具的,牵牛喝水的,抬水的,洗菜的,这就意味着一天的劳累结束了。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经历已变成一种融入血液与骨头里的记忆,镌刻盘踞在我们这代人的心灵深处,其滋味刻骨铭心,五味杂陈,让人想笑,还想哭。
双抢,让我心悸,惧怕与敬畏,,,但它的艰辛,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坚强!时光如梭,这种特殊的经历,此生不会再有,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双抢!
当我讲完这段双抢的故事,大伙儿不要觉得我傻着没事干,想想如今的孩子们,手里儿乎整天拿着手机,吹着空调,玩着游戏,还有谁念着想着为父母和爷奶分担点家务?还有谁记得我辈曾经经历的酸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顺,耍起小性子,顶撞父母和爷奶,这些都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我们做长辈的不应该反思,原因在哪儿?如何将吃苦耐劳的精神传承下来,去研究研究吧。
作者郑汉兵
写于武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