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套书共计三册,这次仅借阅到两本,作者陈雅婷,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里主要记录了女孩们在青春期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作者作为一个妈妈的口吻对这些问题和疑惑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本以为是给妈妈看的书,借阅后发现实际受众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们。第一册书主要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身体、恋爱、性方面的一些专业的知识解答,譬如青春痘、体毛、雀斑、胸部发育、月经等等,这部分更侧重于基础的知识文化构建;另外一部分主要从“你、我、他”的关系开始聊起,这部门更多关注于正确感情观建立的引导。第二册主要讲述青春期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外形、学习、友情和爱情、心里和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通过第一册的延伸,解答孩子们在面对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思路,更多侧重于帮助这一时期的女孩们从社会关系、社会责任角度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培养个人气质。
其实从我各人观感而言,此书偏于科教版,对于孩子的吸引度应该不高,通篇文字甚感枯燥。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量大,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图文并茂的方式更是较为普遍,而本书大量文字描述,各种如百度词条的解释,就像妈妈的唠叨一般:不要沉溺网络、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各人认为普及度、接受度以及兴趣度一般。当然,本书也有值得推荐得地方,至少将很多家长无法解释,无法言语的事情让孩子通过书本的形式得以了解。作为家长看完此书后有回到常见话题,即中国人在孩子青春期得教育无疑显得是蹩脚的,羞涩的以至于无所适从的。作为家长,我更希望或者乐见于多出现此类的书籍,或者多一些更倾向于孩子的阅读感受,也能更多的指导家长的处理方式的文字、书籍或者是影像资料。与其说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各种心理问题或者疑惑不解,其实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存在心理关注和困惑无解。
青春是自我的。一个人的“自”是与生俱来的,它里面组装着人们的能量,能量推动着人向外活动,人的“自”有一个成长过程。“我”是后天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组装起来,用来向外进行交流。青春期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是“自”大“我”小的,这种不平衡注定青春是动荡冲击、是激烈碰撞的。
青春期是张扬的、是热烈的、是自我的。可对于父母子女而言,青春期是“相爱相杀、互相折磨的”。家有小女初长成,欣喜之余,也隐隐担忧,我们是否能称职或者我们是否能顺利帮着孩子度过这人生中如此绚丽多彩的一个时期?当然,我的孩子,我也希望你在这张扬个性的时期,能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由自在的畅想未来、尽情享受人生。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让我们一起挑战青春期,让我们一起遇见美好得青春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