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小媳妇,已经没有几个喂鸡的了,想吃鸡蛋了,到婆婆家拿,老人都会疼孙子,家里养几只鸡,专喂粮食,下了蛋给孙子吃。她们认为,这样的鸡蛋更有营养,也比喂饲料的鸡下的蛋放心。
在三十年前,那时候的农村是家家户户喂鸡的,虽然已经过了卖鸡蛋补贴家用的阶段,但是一只老母鸡也算是家里的一项重要财产,如果走丢了,或者被人偷了,主妇会很心疼的,有的会疼得吃不下饭,母鸡养时间长了,也会有感情的。而那个时候,养鸡都是撒在院子里,除了在家里喂食,在街上刨虫子吃是母鸡们的日常生活。
每天下午,天擦黑的时候,主妇们会端着粮食瓢,嘴里发出“咯咯咯”声音,把散在各处的母鸡们唤回家,把它们饱饱的喂一顿,一边喂一遍数一数,看看鸡数够了,就把它们赶到鸡栏子里,让它们过夜。
如果发现少了几只呢?她们会马上判断出少的鸡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重要特征,然后派出孩子,自己也亲自出马,到周围的邻居家里打听,如果邻居家家里多了几只鸡,核对一下,如果属实,就会把鸡捉回去。如果实在找不到,判断被哪个贪心的婆娘藏起来了,或者被人偷偷杀掉吃了,有的忍气吞声,有些脾气不好的,就开始了“村骂”。
“你们这些天杀的,谁偷了我的鸡,谁不得好死”,“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我知道谁把我的鸡藏起来了,你们谁吃了,全家都得噎死”,“乡里乡亲的你好意思的吗?你不还我鸡,我不让你安稳”……一边骂,一边跳着脚,有的为了吸引人注意,还拿个棍子,敲着破铁盆,敲几下,骂一阵。
夜幕降临之际,会经常的有丢了鸡的村妇们,站在自家的大门口,扯开喉咙开骂,直到骂的口干舌燥,才肯罢口。
有的一连好几天晚上,一到夜晚,丢了鸡的主妇们会准时开骂。一直骂的左邻右舍鸡犬不宁。
不管怎么骂,除了混到人家家里的老母鸡群里当时没发现之外,其他大多数老母鸡是要不回去了。有的可能是误会,比较粗心的娘们,多了只鸡也不太在意,等发现了时候,本想送回去,可是人家骂的这样狠,送回去误会岂不是更深了?也就作罢了。而那些的确嘴馋,品质不好的,听着骂声估计会心惊肉跳的,以后会收敛的多,作为骂者,即使人家不会送回鸡来,但总算出了一口气,心里会舒坦些。
原来散养鸡鸭鹅的人家,院子里鸡粪、鹅粪、鸭粪,臭气。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开始讲究卫生了,把鸡鸭鹅拦在院子的一角,用网子围起来养,院子也逐步硬化起来,丢鸡的很少见了。丢鸡的村骂才慢慢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