愀然犹觉午窗明,欲觉似闻闷雷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何等洒脱超逸之品格。苏子以此句既入其词、又入诗中,可见对这一句的喜爱之极。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释家以为,“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都不过是我们内心所幻化而出的。“心静自然凉”,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也因此,佛教主张“无执”,即一切都不要执着,人生在世,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宠辱偕意”都是一样的道理。可道理归道理,这世上哪里有此等通达透彻之人,还不是“皆为利来,又为利去”,还不是“只争的你死我活”。
谁又能有东坡般豁达和洒脱呢?谁又能在归去之后,心灵就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
这便是人生的大境界,是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如此充满哲理的句子两番选入自己的诗作,不仅韵味无穷,还启人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