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标题:
思维导图阅读法,让你快速视一本书
大家好,我是徐帆。
今天我们的课程内容是思维导图阅读法,让你快速透视一本书。
那接下来,请看我的思维导图,我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案是一个福尔摩斯,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看一本书,他在看什么,在找什么呢?他在找书中的关键点。
今天的课程总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买书?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阅读法。
第三部分阅读的四个层级。
第四个部分快速阅读助你海量阅读。
一、为什么买书?
那书是什么呢?书是先人的经验的总结以书籍的方式进行传承。
那小伙伴们平时为什么买书呢?有一部分小伙伴是因为网络打折进行买书,还有一部分小伙伴是因为大咖的推荐才去买书,也有一部分小伙伴是别人说好才去买书,更有一部分小伙伴是单纯的外貌主义,因为封面好看购买书。
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能力和意识。知识的来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真正的阅人无数是指从过往的经历当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说一说能力,知道不等于做到,真正掌握能力的方法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再加上意识再加上行动,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那意识是指知识加上能力,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我们平时学习主要分为学和习两个步骤,学指学习。习指练习、经常、习惯。
二、思维导图阅读法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他的关键点在于是放射性的网状结构。
我们人类的大脑具有偏侧化反应。这是我们天生的能力,那什么是偏侧化反应呢?我们人类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称为左脑右脑,那我们的左脑右脑又是有胼胝体进行连接的,左脑右脑的分工不同,却共同完成相同的任务。这就是大脑的偏侧化反应。思维导图可以将我们的偏侧化反应的能力增强,可以让胼胝体连接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敏捷。阅读的时候,右脑负责储存大部分信息,右脑的存储量大约是1,00万以上,左脑的功能是负责观察,他将右脑的信息逻辑处理成了语言和文字,两个大脑分工不同,最后共用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听说读写。
想要阅读,必须有4000字以上的识字量。这里再介绍一下识字方法。识字法主要分为三个方法,1.形象法.2.情境法.3.语意法。形象法是将偏旁和文字的字义产生形象的关联,建立更多的联结点,形成有效的识别和记忆。比如泡有水才能冒气泡。情境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和过往产生的情形产生联系,让情景带动感官有效记忆。比如挠字,有手才能挠。语意法是指根据字义或者字形产生新的意义,和字词之间产生联系。比如蜻蜓的蜻字,蜻蜓是虫子。
第二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阅读的四个步骤。1.浏览.2.计划3.5分钟笔记.4.总结。
1.浏览。浏览又叫预习,指快速随意的通读,形成框架生疏比例和难易程度。
2.时间计划。计划又叫做学习,是指按照时间的长短,计划合适的阅读内容,建议难度和强度稍微提高一点,这样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五分钟笔记。 5分钟笔记又叫做复习,主要是指读懂主题和关键知识,他的优点在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激活视觉思维。
4.总结。总结又叫做回顾,总结是为了明确主题,回顾框架,掌握新的知识,并且和旧的知识产生联系。
来看一下今天课程的第三部分内容:阅读的四个层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读书?
我们读书大部分因为两种原因,一个是了解信息,第二是增加理解能力。
书的类型:主要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性的书籍,是用来说明规则和阐述原理。理论性的书籍,主要指的是一些知识,包括些历史,数学、哲学这些学科,但也有一些理论性书籍,同时包括理论➕规则。
阅读四的层级:1.基础阅读.2.检视阅读。3.分析阅读。4.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要求读懂字词句的意思。
2.检视阅读,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形成框架和结构。同是包括粗浅阅读和系统略读。粗浅阅读大致的意思是,拿过来一本书,刚开始看可能有60~70的不理解,在看第二遍,可能只有40~50的不理解,在看第三遍就只有20~30的不理解。系统阅读,是指系统略读,只看书名和序言,研究目录和章节,当然也可能只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他会结合以往的已了解的旧知识,选择性阅读。
3.分析阅读。要求提炼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理解多义词,也就是读出言外之意。分析阅读的四个步骤:按计划速度,记录关键词笔记,做思维导图笔记,阅读理解。
4.主题阅读。建立和丰富自己的观点和意识。如果需要自己设计一个主题,就应该从主题进行辐射。
第四部分,快速阅读帮你海量阅读。
从阅读方式来看,分为传统阅读和快速阅读。
传统的阅读又叫慢读,按照字,词,句逐个来读。
快速阅读,是从文字材料里快速接受有效信息的阅读法。
传统阅读模式,是从眼睛到视觉中枢,到语言中枢,到听觉中枢,最后理解和记忆。快速阅读模式,是从眼睛到视觉中枢到理解记忆,所以经上述比较总结,可以看出图像的识别运用到文字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快速海量的阅读。
今天的课程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