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例2中,通过案例资料,第一印象,个人的生活史,求助的问题以及困扰等,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妈妈的过分控制,爸爸的懦弱以及父母的针锋相对,才造成了小丽的问题。小丽的跳楼也好,不上学也好,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动机,比如跳楼是为了报复妈妈,让妈妈后悔。比如不愿意去学校,也是因为关系造成的。是怕学不好,拿不到妈妈想要的名次,会让妈妈失望,所以用不上学来掩盖。其实小丽内心是有冲突的,比如她是愿意去学校的,但是因为又怕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被妈妈辱骂,所以对学校又是惧怕的。小丽适应不了妈妈这种教育模式的,其实在这个家庭中爸爸也适应不了妈妈的方式,但爸爸也无力反抗。
我感觉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只是生物学上的妈妈,她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学习不好,她就没有面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看。母女情感是隔离的。妈妈爱孩子吗?妈妈看似是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妈妈是不爱孩子的,因为妈妈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孩子要的妈妈也给不了,所以这个孩子虽然从小是跟着父母长大,但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不是妈妈,妈妈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安全感不足的时候就会自卑,自卑就会用追求完美代偿,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达不到妈妈的要求的时候,动机受损,就会产生所谓的抑郁。
所以孩子的重要他人是不是父母?安全感是不是充足?和是不是由父母抚养是没有必然相关的。即便是在父母的抚养下长大,孩子也可能因为父母的原因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就会产生自卑。自卑就会用追求完美代偿,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如果一直追着完美,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追不到,就像小丽一样,抑郁。第二种知道追不上还继续追,就会强迫。第三种在现实中追不上,虚幻中想象着自己追上了,变成精神病。
这样的孩子真的是很可怜,这样的父母真的是让人又恨又可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