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已经放映一阵子,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看,今天圣诞节约了朋友,想一睹它的”芳容“。影片以一种描述的形式,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4997/819841d52544e36c.jpg)
片头很有画面感,文工团的女孩们在练功房排练,每个都是姣好的面容、大长腿,跳舞人的气质显露无余,很赏心悦目的画面。描述者肖穗子,讲述了雷锋标兵刘峰和林丁丁、何小萍的感情纠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兵是光荣的且使命艰巨的。文工团的每一团员,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来自高干家庭,天生有优越感;有些来自“黑五类”家庭,处处谨小慎微;有些来自普通家庭,天天勤学苦练,希望出人头地。肖穗子和何小萍都是来自“黑五类”家庭,爸爸被批判成“右派”,幸运的是肖穗子的爸爸不久就放出来了,平了反,恢复了待遇,当从刘峰那接到北京来的、爸爸捎来的沉甸甸的一箱子物资时,她欣喜若狂,扬眉吐气。而何小萍的爸爸,在她六岁那年就被批判成“右派”劳改,十几年后,死在了劳改公社。何小萍从小背着“黑五类”的枷锁,抬不起头,又跟随母亲嫁到了继父家,受尽弟弟妹妹的欺负,从来没感受到温暖。当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世界上唯一让她温暖的人离开了她,仿佛世界已没有光明。当刘峰第一次从北京接新兵,接到她的时候,她以为离开了那个冰冷的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殊不知到了部队后,从“偷军装照相被歧视”、“晒有胸垫的衬衣被嘲弄”到“功力好却分到做杂活”、“喜欢的刘峰因为抱了林丁丁而遭林丁丁告发”,何小萍彻底绝望了,对这个世界绝望。当她有机会当1号角色演出的时候,她放弃、抗拒了,欺骗政委说是高原反应,没法跳。后来政委在不拆穿她的情况下想法让她完成了演出,让团里顺利的完成了表演,却在演出结束后把她调到了前线医务团。这就是赤裸裸的权利,掌权的人把这些没有背景的人,想怎样安置就怎样安置,她除了接受,没有别的选择。而那些高干子弟,在团里趾高气扬,功夫、技能都一般,却还活得心安理得。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看透人生繁华,何小萍成了精神病人,痴呆、恍惚、无知。在文工团解散前,她看了最后一次演出,回到了当年她入伍第一天的地方,回到了她排练的地方,回到了梦想起航又破灭的地方,回到了情犊初开的地方......当曾经刘峰挺身而出化解她难堪的那首曲子响起时,她翩翩起舞,跳出了最优美的舞姿,跳出了对生活的希望。就那以后,她恢复成了一个正常人。若干年后,偶遇断臂的刘峰时,她们走在了一起,尽管从未结婚,但彼此依靠、相互温暖、紧紧拥抱、共同滋养成为了最好的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4997/c1d8f43ebf292457.jpg)
影片一共一个半小时,前面的描述,跳过了很多具体的细节,只是把大致内容简述了。这个影片是冯小刚导演,在海口观澜湖电影公社拍摄的,看到镜头里的画面,很有亲切感。乘着这些去的,看完以后有三点感受:
一是从受众来说,可能五六十年代的人观看,更能引起共鸣。在文革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很多人都经历过非常坎坷的遭遇,影片里的故事,只是一个很小的视角,但反映出了当时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把那个时代背景下,青春躁动的美好和压抑,人性善恶的展示和选择刻画得真真实实。
二是相对于编剧严歌苓的原著,影片没有拍出我期待的效果,不够走心,不够深刻,或许是自己理解不到位吧。刚放映时,出于影片的火爆,我在“十点读书”听过严歌苓的原著导读,正是由于导读很吸引人,才促使我去看电影,但看完后还是觉得原著好。尽管光鲜亮丽的场景、妆容和大量跟拍、旋转镜头时刻提醒,这是一部很精致考究的电影,但原著中作者对每个人的心理变化描述得更细腻,对当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刻画得更深刻,而影片没有展示出来,看过后留给人的就是一个青春华丽、颜值高的青春片。
三是看到“活雷锋”刘峰的结局,觉得国家对他们这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军人,关注太少。上战场致残断臂的刘峰后来沦落到拉送书籍为生,还遭遇城管的百般刁难,被索罚,被欺压,生活没有尊严、无依无靠。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至此结束,那场祸及亿众、政治专制、经济崩溃、文化凋敝、社会动荡、国民精神压抑和心理恐惧的浩劫,因此成为历史。随后精简军队员额,全军部队从1975年第四季度开始到1976年陆续进行整编,陆军步兵总人数减少46.4万人,海军和空军也分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精简,全军总人数共减少13.6%。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工团解散了。当时解散后的人员,条件好的上大学、回城市发展了,条件不好的回了农村。像陈灿、郝淑雯、林丁丁早早认识到金钱和权势的魅力,做的都是当代人的选择,活得顺风顺水;刘峰和何小曼是时代的老实人,结果结结实实被时代碾压,活得处处碰壁。我爸爸所在的部队也是当时被解散之一,在部队当了九年兵以后,回到了农村老家,种地耕作,一切从头开始。当年国家需要时,他们流血流泪,解散后国家没有给过他们任何一丁点待遇。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我爸爸不回农村,依然留在部队,或许我的人生将是另一番景象。但人生没有如果,幸运的是,我爸爸在部队锻炼的这些年,收获了很多,他的思维、文化功底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退伍回乡后,当了几十年村支书,在村里还是德高望重的。
芳华刹那,唯善不空。在这个嘈杂喧嚣的社会环境里,是不是可以安放我们这个无处寄托的心?就像电影的结尾,刘峰和何小萍温和的内心,愿我们都能温柔以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4997/360abcedc6c30fbd.jpg)
注解“黑五类”:文革初期,在血统论观念的影响下,黑五类或黑七类子女在入团入党、毕业分配、招工、参军、提干恋爱和婚姻等方面都受到歧视。到了文革中后期,“黑五类子女”被改称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们在各方面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在社会上所受的歧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家庭出身的概念逐渐淡漠,“黑五类”这一政治用语也不再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