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水土
大民
大学毕业第二年的正月初三,我去梁山看一个朋友。
火车里人不多,窗外是迷乱的天空和原野。清晨出发,中午到兖州。雪停了,唯一一趟直达梁山的汽车刚刚发走。
我选择了距离梁山比较近汶上县城。推算车程,到达汶上也是天黑。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靠近了也好。走!
风雪又起来了,简直寸步难行。车到汶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雪还在下。车站上内外都是空空荡荡的,只有七八个人缩着身子四处打听车子。基本上是去梁山的。忽然有一个中年汉子站出来,招呼大家说,他找到了一个个体户的客运面包车。
小面包车很快就挤满了人。慢悠悠地出了城。
开始售票了。售票的女子点了车上的人数,18人。每人2块钱,总共36元。大家陆续把票钱递过去。售票员把钞票数了数,说:
“怎么少了一个人的?”
怎么会呢。我这么想。好不容易找到了车子,谁会在乎这几块钱。
大家都沉默。
售票员有点着急了:
“18个人,每人2块,可是我手上只有34块。还有谁没给钱?”
这时候,角落里一个人,大声说:
“我们都是梁山人,不能这么没出息,丢人。”
大家左顾右盼,都一边说给了,一边附和道,就是啊,都是梁山的,怎么能这样呢。
还是没有人承认自己没给钱。帮大家找到这辆车的中年男子嚷嚷道:
“是谁啊,你还算不算梁山人?没钱我给你垫上!”
一个中年大嫂说:
“妹妹,18个人,是不是把你自己也数进去了?”
女子尖叫一声:“天哪,我把自己当坐车的了。那就没错了。实在是不好意思。开车开车,开车吧。慢点啊。我真是过年过晕了。”
“是还没有醒过年的酒吧你。”这大嫂笑道。
“哈哈哈哈。”
紧张的空气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大家很快就有说有笑的了,聊过年的趣闻,聊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渴望》。还有人哼唱起当时引起万人空巷的渴望主题曲来了: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我们都是梁山人,不能这么没出息,丢人。”
这个在二十年前一辆开往梁山的私营小客车拥挤的车厢里,浑厚的男中音,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至今念及,就心生暖意。我对梁山的好感,也就从那时候 确立了。这是一车被梁山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侠义、正直、古道热肠;这是一群对自己的梁山文化有自觉,有自信的人;他们走到哪里,就会把这文化的胎记带到哪里。深入骨髓,身不由己。深藏在灵魂深处,表现在言谈举止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的真正内涵,应该是“文化”。敢于喊出“我是**(地方)人”,是需要很大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