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逐鹿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后面两句很重要,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统治形式。迁徙往来无常处,虽然有都城,但并不常驻,而是往来无踪。第一点是当时的生产水平不能供给一个大型王都的长期生活,另一点可能是因为需要到处武力震慑刚刚宾服的诸侯,这一点从下一句也能看出,以师兵为营卫。后面一堆德政,怎么怎么牛。略过。
这里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正义,关于黄帝的治理时期。大戴礼云“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
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采之辩,闇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予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叡,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
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宰我请教孔子说:“以前我听荣伊说过‘黄帝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人抑或不是人?为什么能活三百年呢?”
孔子说:“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尚且无法说得尽,道得清,而你关于上古之世的黄帝的问题,是老前辈也难以说得清的问题吧?”
宰我说:“先代的传言,隐晦的说法,已经过去的事还争论,晦涩飘忽的含义,这些都是君子不谴(责备)或不为的,所以我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
孔子说:“好吧,我略略听说过这种说法。黄帝,是少昊(少典)的儿子,名叫轩辕,出生时就非常神奇、精灵,很小就能说话。童年的时候,他伶俐、机敏、诚实、厚道。长大成人时,就更加聪明,能治理五行之气,设置了五种量器,而且还游历全国各地,安抚民众。他骑着牛坐着马,驯服了猛兽,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三战后打败了炎帝。
从此,天下民众开始穿着合适的上衣和下裳(裙),按规矩绣合适的花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他遵循天地的纲纪统治着人民,既明白昼夜阴阳之道,又通晓生死存亡之理。他教导百姓按季节播种百谷,栽培花草树木,他的仁德遍及鸟兽昆虫。
他观察日月星辰,费尽心思和劳力,用水火财物养育百姓。他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利益一百年;
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的神灵一百年(像他还活着一样);
之后,人民还运用他的教导(秉承他的教化)一百年。所以说黄帝活了三百年。”
说实话,孔子这番找补,比较勉强。一般认为,黄帝在位300年,可能是指他的部族强盛了300年,而后面说到的黄帝子孙世系沿承,则为最后一任黄帝的世系。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不太合乎逻辑的地方。
后面说黄帝迎日推策,也就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指定律法,这就是太阳历了,也就是今天中国旧历阴阳历中阳历的部分,也就是二十四节气。顺天气之气,幽明之占,内在含义基本上都是与节气相关,以有利于农业生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