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林树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发深切地感受到,人平常无论多么孝心地应付问题,仍然会碰到困难,这就是人生。
这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说的。
我看一些带有答疑功能的公众号里,发现确实如此,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境遇,拥有什么样不同的资源,都或大或小会有属于自己的困惑、迷茫和烦恼。
连岳老师说,这就是人生的困难悖论。
无论你能量再大,多有知识,多么富足,你总会碰到困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说得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因为这样放弃困难,我们的能力也会用进废退,能力也会越来越小。
倘若如何真的能够躲避困难,换来一世安稳,是算是值得,但是现实大多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是躲避困难越多,积压的困难也会越多,到最后甚至变得寸步难行,而能力越来越小,别人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却会觉得难如登天。
这也是有些时候,不能一开始就顺其自然的原因,这种心态很好,但是应该是放在尽全力之后接收结果时给坦然的状态,而不是面对困难的初期。
对于过平凡生活的普通的我们,日常间的小困难就是面对不知名的或者知名的低落情绪。
无论是那个阶段,性格再阳光,人也总是没有办法每天都那么那么的保持情绪激昂,只事这些人更加会处理自己的低落情绪而已。
连岳老师在回答一位大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低落情绪时说道:低落期不要做错误的事,不然将延长低落期,甚至让自己永久停留在低落期。比如学抽烟、酗酒,有的甚至会赌博、大家。有些人的医生就毁于这个冲动的瞬间了。
那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呢?
什么时候最能区分君子小人?不是盛世繁华的时候;什么时候最能分辨你身边最好的朋友是谁?绝对不是那些自己的高光时刻。
越是困境越能显现人性的真实,有点残酷,但那就是真实的代价。
君子越是穷境,越能守住正道,而小人在穷境,就有可能没有底线乱来。
那些所有人生逆境的时刻,都可以称为逆境,是运动最难受的时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群朋友成立的“行者文化”里的行者,都称自己为“黎明前的夜行者”,这群人是以君子自居的,大家都期待自己能够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遇见更多同行的君子。
穷境除了伴随低落,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是成长。
那些沟沟壑壑,跨过去,就是成长。
在低落时期的时候,还容易感觉事事不顺,觉得世界与他人都不遂心愿,甚至于自己作对。
但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多做正确的事。比如自己最近发现的极具治愈效果的收拾房间,去和有趣的人多交流,去利他,去主动帮助他人……所有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都可以尽量多做,平常的小日子里可以多积累。
有一作家,就会坚持每天做一件利他的事情,他说,越是如此,越会深刻地感受施比受更加有力量感。
最近在一个伙伴的带领下每天做一定模式的日复盘,原原本本还原每天做的重要的事,一件件拆解开来去复盘自己的感受,过程的优缺点,就真的会慢慢与内在的自己连接,感受到自己做什么事是可以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会喜悦,而做什么事有可能就是为了做给他人看,希望得到赞赏的。
这样刻意地与真实的自己连接,会对自己认知度更高,哪怕情绪低落也没那么害怕,因为更清楚自己的正道在哪里,在低落中也能得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