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轴心时代,也是世界的轴心时代。
孔子只比释迦牟尼小十几岁,孔子去世之后10年左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出生了,苏格拉底出生的第2年,墨子出生,“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其实也就比孟子大了12岁,比庄子才大15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了7岁。
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历史舞台,中华文化里的史学、文学、政治学、哲学都在这个时代出现,决定了华夏文明的基调和起点。
关于历史,无论哪个时期历来都存在争议,因为受执笔者的忠诚、权力的干预和解读者的主观等各方面的影响,隔了几千年的事情,特别是先秦的史料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要想查实实属不易。
《春秋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54年之间的故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霸主悉数登台,在广袤的版图上叱咤风云,演绎这段精彩纷呈的二百多年历史,精彩故事太多,如为了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仁义守信的宋襄公、不忘初心终登巅峰的励志者重耳、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等等,名人名家不胜枚举,贤达如孔子、大道如老子、逍遥如庄子、治国如管子、用兵如孙子,范蠡、管仲、伯牙、伍子胥、曹刿、鲍叔牙、介子推、晏婴等等奇人义士,文化有儒家,哲学有道家,法制有法家,种田有农家,治病有医家,辩论有名家,外交有纵横家,军事有兵家,算命有阴阳家,各路高人云集,将古老文明一度推向了新的制高点,如今挖掘的历史文物就凝缩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如曾侯乙编钟代表的礼乐,云纹铜禁代表的礼器,越王勾践剑代表的军事手工业,从这些冰山一角足以窥见春秋文明的绚烂多彩,同一时期,人类社会集中出了一批“哲学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印度的释迦牟尼等,因此,这个时代被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等人称为“轴心时代”。
《春秋左传》的故事和语言对后世影响太大,现代评价常用的一个词“微言大义”,每一篇文章都是惜字如金,如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故事“郑伯克段于鄢”,看似6个字,称呼的选择、动词的斟酌都各有用心,如言犹在耳、多行不义必自毙、退避三舍、祸福无门、厉兵秣马、马腹逃鞭、河鱼之疾、败材伤锦、病入膏肓、斩草除根、食肉寝皮、锥刀之末、爱鹤失众、唇亡齿寒、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无所适从、五世其昌、怀璧其罪、宾至如归等等。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常人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流传于世的又以《左传》最受推崇。因此现在读《春秋》的人,大多选择从《左传》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