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公司大楼改造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方案就是烟火气。因为我们大楼相比于周围这两三年新建的大楼而言实在是老旧破了点,跟他们拼档次和层级完全没有可比性,那我们只能走差异化,在这个高楼林立,金融科技大佬们出没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 烟火气的放松休闲之地。但是烟火气具体落地到哪些层面呢?首先肯定不是脏乱差,而是一种温暖的怀旧的如小时候一样氛围,我们就是要通过光影与气味打造出这种气息。
烟火气,名词,原意指烧煮食物的气味,因此代指尘俗习气。
和菜头老师讲的烟火气针对的是有两种毛病的读书人。一种是学会了许多道理之后,眼睛就容易往上翻,视野是宽广深邃了,但是身上的人味也就少了,容易陷入孤清自怜的状态;另一种是道理学得太多,就不大容易从事实际事物,总是觉得自己脑子里过一遍,想清楚了事情也就算做过了。于是人生的皮带轮就会打滑,在口头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在空转的。
而我们平淡生活里的烟火气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家长里短、日常点滴都是烟火气。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因为会读书,所以很容易拿会读书作为自身的依仗,而陷入到虚无和空想之中,就如前面的两种毛病一样。对于这两种症状,和菜头老师给的解药是烟火气,也就是走进城中村、菜市场、大排档。在那些地方,扑面而来的是无数的具体。人们在做某件具体的事,争吵一个具体的话题,进出一家具体的店。所有人都在忙碌,没有人在思考书本上的道理,他们在认真工作,努力投入生活。
这样来理解就可以定义烟火气就是具体而微的现实,是一日三餐,是饮食男女,是我们每天的艰难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当我们沉溺于自己的清冷或者寂寥之中时,到这些地方感受个半小时,身上就会开始变沉重,人味也就随之开始恢复。因为我们思考的东西在这里都没有用,都太过缥缈和虚幻,生活的沉重与希望在这里并存,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生机盎然,一种活过来的活力。
就比如我现在学了很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是真正让我跟一个人进行心理咨询,碰到他那些问题时我到底采用哪种理论,用什么态度或者话语去跟他沟通,这对我来说还是一头雾水。也就是说,实际运用过程中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中间的环节我是缺失的,我需要的是从风里、雨里、水里、火里走过一遭,回头再去翻书。道理还是那些道理,但你手上有茧,身上有汗,会读出不一样的感悟来,那个时候你才可以勉强说那三个字:我懂了。谁要再想和你就书本论知识,你也会觉得手心发痒,想要代替生活赠予他一顿毒打。
也就是实践是检验学习的唯一真理。从上而下,然后从具体到抽象,身在人群,服务于人群,一个人就永远不至于枯竭,也永远不会堕入孤独,因为自我的价值很多时候来自于对他人所能提供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