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三)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三)

作者: 杨开仁 | 来源:发表于2018-02-25 09:15 被阅读0次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从第二课堂到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终于在新课程的架构中确立起自身的课程地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及其话语霸权尚未彻底瓦解的背景下,反思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全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新的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旨在确立双重课程——由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综合实践活动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统整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的课程有新的危险,新课程冲击传统的学科组织,颠覆传统的教学实践方式,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仍然面临种种挑战、困惑和危险。比如,认识层面的困惑,实践层面的困惑,制度层面的困惑。

          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面临严峻挑战。比如,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其主要表现是灌输教学和分层教学。灌输教学一味灌输无系统性、无关联性、无意义的片断知识,要害在于目中无人。分层教学也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研究表明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和危险性,其对学校整体学力的提高无益。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学观的改造,教学是基于教师和学生沟通合作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种兼具科学性创造与艺术性创造的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形成探究知识的共同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实践从行为主义范式,经由信息处理范式,过渡到建构主义范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需要这种教学范式的转型,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视点。未来,种种形态的实践共同体将会产生,新的教学理论从“知识的能动建构”出发,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等等,都是支撑教师的决策与行为所需要的。

          2018年开始,安徽将正式实行新课改,进入新高考,作为基层学校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有所思考,有所行动。相信,通读《课程的逻辑》上编,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很多指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a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