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佛学与哲理
11《二规教言论》-知恩图报

11《二规教言论》-知恩图报

作者: 万万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16:43 被阅读2次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济之恩人,了知其恩并报恩,此为高尚行为门。

不管生活工作中还是修学佛法上,如果有人对自己有恩,则将铭记于心,因缘成熟时,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竭力报答。同时我们不管看见什么样的人,遇见什么样的众生,我们都要尽量帮助。我们帮人,应该无有任何条件,而不是今天的目的是为了帮人,那他不报恩就会生气,生嗔恨心就是不合理的。

何人不辨利与害,亦无相应回报心。故除一切圣者外,谁愿于他作害利。

有些人根本不去分辨谁在帮他谁在害他,一点也不分辨,从来没有报答恩德的念头。要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给自己制造违缘,谁给自己带来帮助,利害关系要分清。

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行为不应随顺他,更无何人愿见彼。

颠倒饶益和损害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他们对帮助自己的人,怒目相视;对害自己的人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这种人不能再行为上随顺他,实际上也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

一切殊胜直士者,虽受微利报大恩,若有如是之美德,则定具足余胜德。

具有智慧和大悲,品性正直的人,即便得到别人很微小的扰动,也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报恩,前面的功德也不是存在的。怎么说呢?前面说的比喻,智慧和稳重是树根,自然才有树茎,树枝和树叶,所以报恩是智慧和稳重生长出来的,如果没有前面的功德,长不出报恩,如果不具备报恩,前面的功德自然殆尽。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报恩,那么其他的功德也会足具。所以,我们一定要报恩,倘若实在报不了,我们在语言上也要尽可能的去表达一声感谢,把感恩之情要告诉他。

相关文章

  • 11《二规教言论》-知恩图报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济之恩人,了知其恩并报恩,此为高尚行为门。 不管生活工作中还是修学佛法上,如果有人对自己有恩...

  • 二规教言论

    《二规教言论》颂词 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

  • 《二规教言论》-02

    是故凡自知事始,悉为美名而奔走。哎呀美名虽悦意,然愈追逐愈远离。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断的去追求美名,即使再好,如...

  • 《二规教言论》-01

    忆念何者能开启,二规智慧宝藏门。一切诸佛慧藏者,文殊勇士护汝众。 任何人要是能常常忆念起文殊菩萨,就能开启一切智慧...

  • 《二规教言论》-03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有些人违背誓言,非法的行为获得的财富毫无愧意的享...

  • 《二规教言论》-04

    是故一切护神众,居堡即为自身心,当扫不净恶行尘,陈设善行之供品。 护法神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内心,所以要勤劳打扫自...

  • 《二规教言论》-智慧

    所谓妙慧即智慧,即是无误取舍者,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 妙慧指的是无误取舍的智慧,要是没有的话,纵然具备...

  • 《二规教言论》-稳重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涟漪。 稳重的人具备两个特点,正直且可信。稳重的人大家都...

  • 《二规教言论》-有愧

    以何名为有愧者?即于下等恶劣事,极生忧愁厌烦心,此乃二归之妙衣。 有愧者,对世间极为恶劣的事情,升起极大的忧愁和厌...

  • 《二规教言论》-正直

    树根是妙慧和稳重,树茎是惭愧和不放逸,现在讲树枝正直和誓言坚定。 公平正直天人道,虚伪狡诈邪魔道,趋入天道住天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二规教言论》-知恩图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ah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