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三毛故居,它不是一个热门的景点,也没有直达的地铁可以到,需要打上一段的士,再走上一段上坡路,来到南山的黄桷埡老街,三毛故居就在一条巷子里。
老街的入口有一个大大的灯箱,灯箱里有一副漫画,只要稍稍熟悉三毛的人,一眼便能认出那是三毛与荷西。没错,终于到达了心心念念的三毛故居,果然不失所望,院子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三毛的气息,那般文艺,那般雅致,随便一个镜头都能出片,如果时间允许,在这边吹吹风喝喝茶一天那是不嫌多的。
我已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读过三毛的作品,我也忘记了她到底是生于重庆还是台湾,我甚至都忘记了在何种情境之下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三毛与荷西浓烈的情感,以及见证他们生命的那一片沙漠,就像三毛的名字一样深深得在许多人心里打上了烙印。
喜欢三毛的人,除了喜欢她的真挚,也喜欢她对待生命的态度,虽然她的生命最后以悲剧落幕,但在撒哈拉的那段日子,她活出了我们很多人心中的梦想。
在淡水都匮乏的撒哈拉沙漠,她与荷西租下了一间简陋的屋子,起初她与当地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席地而坐,卧地而睡,在异常贫乏的环境中粗糙又艰难得生活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的气质终究还是不会被现实掩盖的。黄沙之中出现了一摸洁净的白色,那是他们家的外墙,一件件别致的家具相继在她的家里呈现,废弃的轮胎改造的沙发,被遗弃的破旧家具魔幻般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加上世界各地寄来的书籍画报,三毛的家在撒哈拉沙漠成了神话般的存在,不仅如此,三毛甚至在沙漠中养起了绿色蔬菜i,养起了鲜花,她化腐朽为神奇,她给她的小家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从前读三毛,更多的是被她与荷西的故事所打动,现在读三毛,我则更喜欢她在撒哈拉时的那种状态。当热爱成为生命的底色,一切境遇都不是将就。
何以解忧,唯有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