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孩子问我,说自己学习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成绩好像还是不能突破,一直都是稳定在那个位置,不上也不下,这怎么办?
我说:不能突破,这不是很好么?生活中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事,是常常突破还是保持稳定呢?人人都想突破,突破的人是多还是少呢?所以,不能突破,保持稳定,这几乎是生命的常态,有什么焦虑的呢?这很正常啊。
再说为什么不能突破。
你看竹子的生长,它常常在地下扎根很久,才终有一天破土而出,不能突破,而且又一直努力,不就是像竹子一样在地下积蓄能量,打实基础,暗暗扎根吗?
所以,如果你也认为你是在努力,且没有突破,那说明你在积蓄能量,你在扎根。这有什么焦虑的呢?
再说怎样才能突破。
成绩的提升与突破,绝对不是咱们俩在这里说说这么简单,一定是我们俩交流过之后,你去更加扎实地努力,你得找到那个突破的点,一切的突破,一定是功夫付出的结果。你的功夫应当下在哪里呢?你有没有发现:你课堂也认真听了,知识也认真记了,习题也认真练了,该理解的你感觉也理解了,要求掌握的你感觉也掌握了,但是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自认为理解掌握的知识、思路其实你不能迁移运用到具体的题型训练中去,你掌握的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你的经验,没有转化成你的思维,导致面对一个同类型的题型,仍然不能高效地解决,你还是会发现思路打不开,知识不扎实,难一点的题完全无力应对,和别人一样听课,一样掌握知识,但别人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了经验与思路,而你掌握的知识还是知识。是不是这个情况呢?
最后,真正的突破,一定是把知识转化成了自己思维的一部分。知识才会为你所用,是对知识真正透彻的理解与运用,这个过程是功夫,是你不断地训练以及不断地与老师沟通交流而来。就如同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们相关知识都已掌握,但想要做好某一项实验,就是要不断地反反复复地操作,训练,取得每一项数据,做好每一个步骤,最终才会有真正的成果,这需要的是功夫,是耐心,是扎实的基础与熟练的操作,对你来说题当然要练,但一定是要研究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经验,解题的经验与运用的经验,这样,知识才成为你的思维一部分。
再举个例子,我们讲过成语“激浊扬清”,专门讲过“激”的意义是“阻止”,在期末考试的文言翻译中考到“以激奔竞之风”,那么只有少部分同学翻译准确,原因就是他们把这个首先记住,然后理解,并能运用,而你也听过、记过、理解过,但它却没有存在于你的经验与思维之中,简单地说你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忘了,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比你扎实。当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后,其实头脑中并不是一定记着这个词义的理解,而是当遇到相类似的语境自然就能调动并运用。而许多同学,包括你自己,只有在老师讲解时,才会想起:哦,这个我记过的,这个我是理解的,可就是在做题时没想起来。
因此说,突破的根本,还是基础的真正扎实,但记住了并不就能代表你扎实,能在新的语境、题型中调动出来去运用,才说明你的知识转化成了你的思维与能力,你的突破也就开始了。
所以,突破的前提仍然是知识的积累,其次是知识的运用,是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维与能力。
近来讲诗歌,有些人看到标题就能大致判断出诗歌的主题,比如看到“登高”一词,马上会想到古人登高,多表达思乡,一个强烈思乡的人,多在外境遇不佳,怀才不遇,苦无知己,羁旅困顿;比如看到“山居”二字,马上会想到古人以此表达隐居之意,所写诗歌一定是隐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说不看诗句内容,便已把握了诗歌大致主题情感,这就是经验,是基础于知识积累而形成的经验,是对知识的运用与思维拓展。
这就是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