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在互联网各种网络视频、鸡汤文章中看到一万小时定律,它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被很多励志成立业内专家的人奉为圭臬。然而,一万小时定律真的有效么?
1.来源
我们生性懒惰,总是寻找借口,逃避刻意练习,如果有人能够给我们一个看似合理的概念或方法,我们简化步骤,不断重复就可以那就好了。有一天,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Gladwell)告诉我们: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历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只要练习一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和出身,平凡的人生终于迎来了逆袭,你是不是很心动呢?
且慢!
真相是,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又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2.真相
一万小时定律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刻意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专业技能时间也并不需要一万小时。实际上,不同专业的专业技能最低时间往往不同。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积极的练习固然重要,但选手的身高和身材有时候也是成功的必备要素,而这些身体特点上的差异,不是靠时间和简单练习可以弥补的。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我们身边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实则没有成就的人。练习的方法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这里介绍一个可以很好地驳斥一万小时定律的思想游戏——沙堆悖论:
1颗沙子不是堆,如果1颗沙子不是堆,那么,2颗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颗沙子不是堆,那么,3颗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如果999颗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颗沙子还不是堆。
3.方法
该刻意练习出场了。
不同专业领域,成为专家的时间和难度是不一样的,只有不停地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进行对接,形成长时工作记忆,我们才能逐渐从一般人转向卓越。举例来说,长时工作记忆就像虚拟内存条,专家们可以像调用一块SSD硬盘一样随意调用,他们的大脑已经升级了;而专业领域的新手,则往往使用小内存跑。
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就能买来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使唤的SSD硬盘——长时工作记忆。
当然,刻意练习目前还仅适用于"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比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你无法通过练习一万小时就成为卓越销售或者卓越CEO,情景学习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一个人的学习收到情景制约或者促进,大量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找到学习共同体。换句话说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程序猿类似于GitHub之类的学习网站。
寻找榜样。榜样的力量是真切的,可以是网上或者现实中的导师,不断模仿学习,日益精进。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拓展学习的应用范围。优秀的裁缝师并不是练习了一万小时,而是可以制作各种款式足够精良的衣服。
最后,以图灵奖得主Richard Hamming的话作为结尾: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模型成为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