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家乡-文章-C15英语2班

作者: 生命之最e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21:04 被阅读0次

            现在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我读高中那会儿,那个时候每个人在学校里学的都是天昏地暗,早上爬起来做题要一直做到晚自修结束,9点多晚自修结束要匆匆赶回寝室洗漱,一个星期的重复枯燥终于在星期五那天得到了释放。每到星期五下午放学,大家都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回去,因为回家了就能用美食犒劳自己了。到现在,我一个人在外地上学,也总盼着长假回家,回家了,就有好吃的了,奶奶做的红烧鸡腿、栗子烧鸡、肉丝茭白、梅干菜扣肉、毛豆煮排骨、葱油鱼,还有让我最欲罢不能的八宝酱丁啦!

    八宝酱丁:芋艿、豆腐干、榨菜、瘦肉、肥肉切成丁,再加毛豆一起煮,快起锅前放入兑好的生粉,煮至糊状后出锅

    满满一口吃下去,瞬间就满血复活了! 再过不到两个月,又是寒假了,我们一家人又能围坐在一起吃火锅了,再弄点花生米,老酒渳渳(mi)~多么惬意啊~~

    ----果然只有食物最能抚慰人心----
    夕阳

     

    房顶上融化的雪

          这两张照片还是我13年冬天拍的,好像是在放寒假吧,雪已经开始慢慢化了。我那天吃完晚饭在我家走廊上拍的。时间太久了,都不知道那年雪下的大不大,反正我总感觉雪还没玩够呢就没了,有点可惜。希望寒假回家萧山已经在下雪了,这样打雪仗才过瘾。

                    ---蛮好蛮好---

            再说到家乡,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家乡的方言吧。

            萧山方言,隶属于吴语,最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人民所说的语言。老一辈的萧山人,像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萧山话。等到了我爸爸妈妈这一代,由于经历发展迅速,又有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给萧山话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再到我们这代,普通话的快速普及,更是加剧了对萧山话的冲击。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普通话用多了,有些比较古早的萧山话都不会说了,只有些普遍使用的还能记着点。比如,我们打招呼会问“饭有切(qie)”,明天见会说“明朝(zhao)会”,跑步跑的快叫“䞪(jiang四声)得介(ga)快(kua四声)”,形容很有趣说“有米道”,还有什么成语、童谣、谚语啊。像什么“老三老四”是形容一个人很老道,自以为是。“乱对啊毛”是形容某人某事荒唐,无厘头。“得七得八”是形容一个人拎不清,做事糊涂。还有比较早的童谣啊,像什么“摇啊摇,摇到外婆家,外婆厄(叫)我缺(吃)年糕,糖沾沾,真好缺(吃)!” “点点啰啰,老鼠做窠,花猫来托。”还有好多我听都没听到过的谚语像什么“花配花,柳配柳,破畚斗(同畚箕)配破扫帚。”是形容人或物很般配,很和谐!“海马屁打仗,,螺丝肉搞酱。”形容吹牛吹上天了!仔细想想,方言真是博大精深,里面是祖辈们在生活中所凝聚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代又一代萧山人的记忆的延续啊!总道外边好,可哪里能比的过家乡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喊话家乡-文章-C15英语2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np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