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李白五岁就开始发蒙读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从小就努力好学,打下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
“铁棒磨成针”的典故就是讲的李白学习的故事: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于是,李白开始发奋学习了。
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说:“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可见李白是非常乐于读书的。正因为他喜欢学习,努力学习,才达到“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的程度。李白将书中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东西。所以作诗时对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李白想象力丰富。
李白想象力之浩大雄奇,丰富异常。
前人评价李白乃是“发想无端”,其想象力浩然而无边际,令人叹服。他形容发愁便是“白发三千丈”,说到喝酒那便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丰富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
据说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诗歌之后,惊叹其为“谪仙人”,所以李白后来被人们称为“诗仙”。
比如这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等瑰丽奇伟的想象力,不愧为诗中之仙,每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志向远大,境界高远。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志诗言!有远大志向,境界高远的人其诗必然也是气象恢弘。
如李白的这些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从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李白的志向是何其远大,境界是何其高远。
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喜欢游历,交友
李白18岁就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24岁时,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25岁时,离开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既增长了见识,又陶冶了情操。所以他每到一处,基本都会有精美诗篇传世。
比如《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在游历期间还结交了孟浩然、杜甫、王昌龄、贺知章、高适、汪伦、元丹丘、孔巢父、崔成甫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与这些好友的交往中,李白常常是诗意迸发,或写友谊,或写与友畅饮,或写送别,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壮美诗篇。比如这首著名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喜欢饮酒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好饮酒,没人陪他畅饮时居然也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而酒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李白的很多诗也是饮酒后创作,很多诗句也含着浓浓的酒意。
如这首《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怪不得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一碗酒就让他忘记了他乡与故乡分别,诗仙果然不同凡响。
喜欢请转发支持啊!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网友评论